福禧事件引发短券市场大反思 降低风险势在必行 债市要闻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债券 > 债市要闻区 > 正文
 
福禧事件引发短券市场大反思 降低风险势在必行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9月07日 08:32
林风
    风险管理可操作性需要加强

    对于持有福禧的货币市场基金和保险资金,目前的境遇非常尴尬,因为按照相关规定,保险资金、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持有评级为A-1级以上的债券。如果持有的债券因调级而低于A-1级,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在20个交易日清仓,但从福禧出事以来,银行间市场对福禧短券的报买盘寥寥,即使有,也是50元、60元的超低报价。卖还是不卖?机构面临两难选择。

    有银行交易员认为,“这除了说明相关规定没有预见性外,也反映出投资者在投资短券融产品中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因为相对其他债券产品,短券融无担保且发行人是企业的特点已经显示其风险的存在”他建议,由于投资产品的最终持有人实际是普通的百姓投资者,因此货币市场基金或者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强制建立风险准备金计提制度,通过风险计提方式以保证所有间接投资者的权益,这也是这些大众投资产品可以从容应对突发情况的保障。

    短券市场出路

    对于短券市场今后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和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比较,我国短券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但要健康发展,还需要从福禧事件中吸取教训,弥补目前制度建设、信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全面建设短券市场,以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首先信息披露制度需要更加细化,可以借鉴上市公司信披的相关规定,将具体内容规范化,提高可操作性。

    有交易员表示,此次事件已经使他对评级公司出具的评级报告失去了信心,“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评级”。目前国内市场上共有5家评级公司,业内人士建议为了提高短融评级的市场认可度,可以考虑建立独立机构对评级机构评级进行审核。另外,有基金人士表示,除了参考第三方评级,可以借鉴国外投资机构的做法,投资者自己设置评级系统也可以帮助鉴别发债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偿付能力。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短券市场投资主体的构成看,缺少风险的承受者可能是未来短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他认为,投资市场出现风险是很正常的事件,不正常的是市场主体投资者中缺少相应的风险承受者,一有风吹草动就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市场恐慌。“所以可以考虑投资主体扩大化,提高流动性,增强整个市场抗风险能力。譬如允许股票基金投资短券市场。而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只能投资最高级别的债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天灾人祸都有可能影响评级。”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