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份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上述公告一经发布便引发了投资者热议。一方面,央行买卖国债会影响债市供求,进而影响债市走势;另一方面,央行买卖国债是投放、回收流动性的重要渠道,对股市资金面亦有显著影响。
市场热议的焦点围绕四个层面:央行暂停买国债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对债市有何影响?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对金融机构释放了哪些信号?在笔者看来,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理解央行暂停买国债。
首先,央行暂停买国债并非货币政策收紧,适度宽松仍是主基调。
买入国债是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暂停买入国债后,央行仍可以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方式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此外,此次央行只是暂停买入国债,并没有卖出操作,表明流动性充裕仍是首要目标。事实上,近日央行多次重申2025年仍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1月13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和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其次,央行暂停买国债有利于平衡债市供求,遏制国债收益率过快下行。
去年以来,受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对金融机构而言,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既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净息差,也不利于非银机构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对金融市场而言,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易导致债市波动加剧、资金配置失衡(资金可能从股市流向债市)、资金空转;对宏观经济而言,国债收益率下行通常被视为机构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不佳的信号。而央行果断出手,暂停买入国债,对推动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以及稳债市、稳经济、稳预期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