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跨越,数智创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4-12-20 11: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十年跨越,数智创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4年12月20日 11: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2月20日,微众银行和财新智库联合发布《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学术支持下,基于行业观察和金融机构案例,盘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成就,并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现状与路径趋势,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显示,自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中国普惠金融经历了从服务盲区到广泛覆盖,从单一信贷到综合服务,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十年间,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的融资难题,更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7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33%;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 

  报告指出,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以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等特性,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有机互补。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边界,更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增强社会包容性的关键动力。 

  技术驱动,数字技术创新破解“不可能三角”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底层技术支撑。从趋势变化来看,《报告》洞察指出,银行业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加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银行的服务效率,还帮助优化了客户体验。《报告》深度剖析了商业银行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获客场景,以及识别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例如,相较于传统贷款模式,AIGC技术还能助力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主动核额授信,缩短服务链条,精准直达客户需求。 

  此外,如何破解规模、风险、收益的“不可能三角”是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报告》提到,我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该行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全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能够支持海量客户规模和高并发交易量,并将单账户IT运维成本压缩至国内外同行的十分之一,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展现了数字银行在创新驱动下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全面升级,迈向多元、综合、开放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 

  随着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足度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逐步从“增量扩面”迈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在服务模式升级中,多元化、综合化、开放化是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重点方向。 

  具体来看,多元化发展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已从单一信贷服务扩展至财富管理等更广泛领域。《报告》关注银行为满足不同客群的风险偏好和资金需求,面向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包括部分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非金融”综合性服务。 

  与此同时,对外开放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报告》深入梳理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两大渠道和优势:一方面,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成为银行技术输出的重要载体,通过输出核心系统、风险管理等解决方案,弥合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数字化鸿沟”,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开源技术的推广进一步降低了数字技术的使用门槛,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动力,有助于构建共享共建的数字金融生态。 

  交叉融合,“五篇大文章”指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领域指明了方向。其中,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养老金融和绿色金融的结合为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报告》指出,在科技金融领域,银行业运用数字技术持续优化信贷流程和风控体系,推动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养老金融领域,通过数字化适老服务,银行能够为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理财和储蓄服务;在绿色金融领域,银行通过将绿色低碳目标融入普惠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和农业主体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例如,微众银行坚持依托数字科技手段,持续深入探索践行普惠、服务实体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实际行动践行“五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4亿,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逾500万,在破解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方面蹚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径。 

  差异化竞争,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序的金融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多层次、多类型主体共存的特点,但业务模式趋于同质化、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报告》提出,我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构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例,这类银行凭借雄厚的资源和技术实力,具备大规模覆盖的独特优势,应加大中长期信贷业务投入,优化信贷产品结构,推动更多资源向薄弱领域倾斜;城商行和农商行因地缘和业缘优势,应更贴近地方经济和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覆盖率,助力区域经济稳定发展。 

  《报告》还重点提到数字银行在行业中的技术引领作用。作为数字技术驱动型的银行,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探索出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不仅能够持续提升自身服务质效,还可为中小银行以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在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同时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牢筑金融服务安全防线。同时,行业还须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