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2%

2024-12-20 06:5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萌

  12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01.7亿美元,同比增长5.1%。

  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新签合同额19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新签合同额16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呈现出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总体向好趋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及增速不断提升,显示出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活跃度和投资信心有效增强。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我国企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也实现稳步增长,体现了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加大了对外承包工程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国际上对工程建设的需求有所上升,这也反映出我国对外投资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政策制度的保驾护航。

  比如,我国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今年7月份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对外投资合作等重点领域和促融资、防风险、优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五方面11条政策措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势,宋思源表示,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加,国际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这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和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将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全球化逆流、产业政策竞争加剧及地缘政治风险等不利因素,或将对我国企业投资带来风险挑战。”宋思源表示,我国企业要练好“内功”,包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中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与此同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的评估和预警,加强与投资目的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蔡情)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4银行 > 银行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前11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2%

2024年12月20日 06:58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萌

  12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01.7亿美元,同比增长5.1%。

  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新签合同额19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新签合同额16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呈现出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总体向好趋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及增速不断提升,显示出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活跃度和投资信心有效增强。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我国企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也实现稳步增长,体现了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加大了对外承包工程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国际上对工程建设的需求有所上升,这也反映出我国对外投资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政策制度的保驾护航。

  比如,我国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今年7月份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对外投资合作等重点领域和促融资、防风险、优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五方面11条政策措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势,宋思源表示,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加,国际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这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和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将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全球化逆流、产业政策竞争加剧及地缘政治风险等不利因素,或将对我国企业投资带来风险挑战。”宋思源表示,我国企业要练好“内功”,包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中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与此同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的评估和预警,加强与投资目的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责任编辑:蔡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