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2024-09-17 09: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金观平

  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速均高于名义经济增速,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2月份、5月份、7月份先后3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传导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深化也造成一定挑战。但也要看到,前期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积极因素也在集聚增多,我国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应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在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明显。过去5年,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企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下一步,金融部门应继续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制定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强化正向激励,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防控风险和金融开放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通过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织密筑牢金融安全网。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高水平提升开放能力。

  作为超大型经济体,我国必须自主把握货币政策,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的弹性持续增强,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明显提升。这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扩大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开展调控的空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4银行 > 银行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2024年09月17日 09: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金观平

  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速均高于名义经济增速,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2月份、5月份、7月份先后3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传导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深化也造成一定挑战。但也要看到,前期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积极因素也在集聚增多,我国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应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在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明显。过去5年,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企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下一步,金融部门应继续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制定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强化正向激励,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防控风险和金融开放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通过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织密筑牢金融安全网。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高水平提升开放能力。

  作为超大型经济体,我国必须自主把握货币政策,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的弹性持续增强,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明显提升。这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扩大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开展调控的空间。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