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费让利留客户 银行理财再掀“价格战”

2024-06-28 08: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降费让利留客户 银行理财再掀“价格战”

2024年06月28日 08:35    来源: 上海证券报    

  银行理财市场再掀“价格战”。6月以来,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上银理财等10余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费率调整公告,有的公司直接将部分理财产品费率降为零。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价格战”主要受近期理财产品收益承压影响,银行通过推出费率优惠,提高自身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利投资者。但是,拼价格并非长久之计,只有业绩表现良好,才能真正增加客户黏性。 

  再度打响“价格战” 

  6月20日至12月24日期间,民生理财对旗下贵竹固收增利盈系列某理财产品给予了费率优惠。其中,该产品固定管理费由0.5%降至0.04%,销售费由0.5%降为0.15%,托管费由0.03%降为0.01%。 

  除民生理财外,6月以来,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上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实行阶段性优惠。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调降费率的理财产品,主要以固定收益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调降的费率涵盖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三项银行理财产品的“固定费用”。 

  此轮降费,已是今年银行理财“价格战”第二波。今年4月,民生理财对旗下多只正在发行的理财产品实行降费;光大理财于4月23日起,开展部分理财产品费率优惠活动,优惠后的费率低至0.05%或0.01%。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振宇告诉记者,银行理财公司再度掀起“价格战”,主要因为近期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导致现金管理类及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承压较大,叠加理财投资“资产荒”愈加严峻等因素,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普遍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现金管理类产品月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98%,较4月环比下降14个基点;固收类产品过去3个月投资收益为0.76%,较4月下降6个基点。 

  降费率是一把“双刃剑” 

  华东一家银行理财人士表示,对于银行理财公司而言,降低产品费率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通过降低销售费等这些“固定费用”的费率,有助于及时增厚投资者收益,促使理财产品在与同类产品竞争时显得更具吸引力,帮助银行理财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银行理财公司通过费率调整,可以增加产品吸引力。从实际影响看,在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时,能够传达与客户共进退的信号,这具有积极意义。”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说。 

  另一方面,降费率会直接影响银行理财公司的收入,压缩其利润空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虽然降低费率有利于理财公司提高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费率过低或无法覆盖运营成本,也不利于理财公司可持续经营。 

  在产品收益欠佳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公司通过降费率吸引投资者成为一种“阶段性”选择。“伴随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理财产品的‘阶段性降费’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李振宇说。 

  拼价格不如拼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要留住客户,理财产品只降低费率还远远不够。银行理财公司须通过提高产品管理能力,为客户带来投资收益和价值,建立可持续的获客渠道。 

  长期来看,投资者预期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良好的业绩表现才能真正增加客户黏性。“降费让利,对投资者的直接影响是阶段性且相对有限的,理性的投资者并不会仅根据费率水平来选购和继续持有理财产品。”李振宇说。 

  娄飞鹏表示,尽管降低费率是增加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吸引力的一个方式,但盲目降低费率并不可行。银行理财公司应强化投研能力、做好资产配置来提高收益。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对财富管理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银行理财公司跟进调降产品费率顺应了这一趋势。”李振宇表示,综合费率的降低与薪酬制度的规范,将倒逼银行理财公司降本增效,聚力提升投研能力,投资者也有望从这一趋势中获益。 

  “市场对理财投资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公司应提升资产配置能力,继续加强债券等固收资产配置,保持一定比例高票息资产,合理调节债券久期等。同时,适度增加部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提升整体收益水平。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