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发声:货币政策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 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2022年02月12日 08:0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2月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

  报告认为,下阶段,要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同时,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

  货币政策: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如何施策,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宏观杠杆率:2022年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2021年我国名义GDP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加快10.1个百分点,推动宏观杠杆率明显下降。

  报告认为,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同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也为未来继续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

  报告预计,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两项直达工具: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报告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55亿元、27亿元,合计882亿元。

  报告称,未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以上两个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流动性: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等数量指标

  报告指出,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

  实际上,在目前的流动性管理框架下,人民银行盯住市场利率开展操作,无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如何变化,人民银行都会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应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人民银行会科学安排到期节奏进行跨周期流动性管理,审时度势根据调控需要对一些到期工具进行适度续做,充分满足市场合理流动性需求。

  报告强调,从市场角度来说,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信贷总量:增强增长的稳定性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在2020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3150亿元,保持了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报告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房地产: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报告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报告认为,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我国CPI全年均值0.9%。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央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防风险: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

  报告称,2021年第三季度的央行评级结果显示,全国4400余家参评机构中,4002家机构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8.65%。特别是24家大型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良好,资产占比约70%,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的“中流砥柱”。也要看到,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报告强调,下一步,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央行发声:货币政策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 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2022-02-12 08:0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