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新年答新题: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将端上什么好菜?
2022年,是银行理财产品新旧模式转换完成后的首年,伴随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诸多变化,银行理财市场将呈现哪些新趋势?能否继续让投资者赚到钱?多家理财公司率先给出了回答。
◎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立新”与“清旧”,在2021年行业转型关键时期,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稳健均衡,仍为投资者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管理规模也稳居大资管市场第一。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累计兑付投资者收益6400亿元。一家理财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客户买我们任何一只产品都赚到了钱。”
打破刚兑、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要求、投资流程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22年,是银行理财产品新旧模式转换完成后的首年,伴随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诸多变化,银行理财市场将呈现哪些新趋势?能否继续让投资者赚到钱?多家理财公司率先给出了回答。
产品端
“固收+”类产品可望有较大增长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产品的好坏。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有两类产品崛起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一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二是“固收+”类理财产品。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特征是期限短、收益可观,是过去银行保本理财的绝佳替代产品,因此,几年时间内规模骤增。而“固收+”类理财产品属于含权类产品——固定投资打底,配置一定权益类资产,使得收益具有一定弹性,在过渡期也逐渐成为主流。
不过,上述产品发行均受到监管政策影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2021年迎来监管新规,规模和收益率已在下行;同时,理财产品资产计量方法须从摊余成本法改为市值法。这种背景下,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在产品端将有何种变化?
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资官唐沪军表示,一是长期限产品接受度会更高。一方面,随着理财子公司投教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未来投资者对长期限产品的接受程度更高;另一方面,长期限产品为投资经理投资提供了更具弹性的操作空间,便于捕捉各类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二是含权产品品类更丰富。含权类产品包括“固收+”、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其中,“固收+”产品在2022年有望会较大幅度增长。“一方面,由于固收类非标资产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固收+’类产品成为这类产品的转型方向;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来看,理财投资者的数量快速增长,绝大部分的个人投资风险偏好与‘固收+’产品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固收+’产品规模的增长,其中开放式的‘固收+’产品以其期限灵活性将更受到客户青睐。”唐沪军解释。
三是主题型产品增加。随着ESG、养老、低碳等概念的普及,以主题概念、主题行业等为主打的产品将逐步涌现,能充分满足特定投资偏好客群的需求。未来,含权类、主题型理财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品类更丰富、收益更有弹性的选择。
2021年就开始涌现出不少主题型产品。在服务“双碳”目标下,2021年,理财公司发行的ESG相关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6月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银行ESG理财产品74只,累计发行规模达467亿元,产品规模从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实现翻倍增长。
投资端
看好股市结构性行情
与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直接挂钩的是理财公司的投资能力。如今,各家理财公司都提出要夯实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能力。但无论哪种,都基于理财公司投研团队对市场的准确研判。
截至去年9月末,兴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1.74万亿元。兴银理财副总裁汪圣明说,2022年,要紧扣传统产业升级、低碳经济转型这个主线,配置核心优质资产,同时也要积极获取逆周期调节下传统行业稳发展而出现的高票息、高股息以及估值修复等投资机会。
从公开信息来看,理财公司比较一致看好股市结构性行情,但这些公司也强调,整体赚钱效应难度比较大。
兴银理财研究首席徐寒飞日前发布报告认为,对于股市来说,就是风格切换风险上升(小盘、成长的回报可能低于大盘、价值);对于债市来说,也意味着收益率小幅抬升的风险上升。在“先立后破”的定调下,2022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降,中下游则可能出现明显盈利改善,考虑到估值有安全边际和涨幅相对偏低,中下游行业(尤其是新老基建相关的行业)出现相当幅度的“补涨”行情可以期待。此外,上半年小盘、成长风格板块调整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全年角度来看,股票市场仍然可能是“结构性牛市”,不过相比2021年,“结构”有较大变化。
汇华理财发布了2022年市场展望及投资运作思路报告。报告认为,2022年A股市场总体赚钱难度较大,结构和节奏仍然是市场的主要矛盾。该报告给出了获得超额收益的主线方向,包括“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下的科技创新,如半导体材料、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等领域;美好生活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消费品等。
汇华理财认为,由于部分景气赛道里的公司估值较高,因此波动有所加大是大概率事件,赚钱难度或高于2021年。“我们会适当通过一些波段操作去平抑可能出现的大波动。价值蓝筹可能阶段性有一些基于放松预期的绝对收益机会,但总体胜率仍然较低,把握难度仍较大。”该报告认为。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存续产品,如按成立以来不同投资性质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看,现金管理型为3.17%;固定收益类为4.75%。
配置端
权益投资比例将适时稳健提升
结合市场趋势,理财公司2022年在资产端配置策略将会有何考虑?
汪圣明表示,一是要结合理财产品转型的深化,继续做好理财市场基本盘。也就是通过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结合个券的机会挖掘,以主动管理结合量化配置,把固收产品投资管理做好,有效应对估值切换、转型深化可能带来的净值波动,为客户画出一条美好的净值曲线。二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固收+”策略。“+”的种类、门类要更加丰富多样,从原有的“+权益”,进一步延伸到“+商品、衍生品和另类资产”。另外,还要理顺“固收+”背后的资产配置逻辑,使“固收+”的策略在产品端呈现出与传统的固收投资、主动权益不一样的特征,创造出风险收益介于纯债与主动权益产品之间的绩效表现。
虽然过渡期已然结束,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仍以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同业存单、现金及银行存款等为主,占比超过90%,在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等配置上仍然不足,原因是担心净值波动较大,投资者难以接受。从数据来看,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占比仍在低位徘徊,约在1%至2%之间。
唐沪军表示,理财权益配置的比例将在未来一年中逐步、适时、稳健地提升,并在收益风险特征类似的另类投资策略范围中寻找投资机会,作为补充类或卫星类配置来提升理财产品整体收益风险比;同时逐步加强资产配置理念在理财产品设计、投资、风控等多个环节的作用,最终达到优化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效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提供满意的回报。
他认为,在无风险利率缓慢下行的大背景下,权益类资产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维度上会给予投资者较好的收益。但鉴于权益类资产整体波动较大,权益配置的道路将会是曲折的,需要通过固收类与权益类资产合理配置,叠加另类策略(量化中性、CTA、结构化策略、套利策略等),平滑各类资产(尤其是权益类)的波动风险,在回撤可控的情况下达到稳健收益的目标。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