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曾威:反信息诈骗事关每个人 消费者应提高"防诈"意识

2021年03月15日 14:54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 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3?15特别节目《金融消保大咖说》于今日上午播出。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巡查执法业务负责人曾威表示,消费者要提高反诈骗的意识,要知道反信息诈骗事关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诈骗分子潜在的诈骗对象。  

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巡查执法业务负责人曾威

  本次特别节目是中国经济网、中国平安、平安银行和平安人寿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主题活动,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组织开展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而举办的一场线上特别节目。节目邀请到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及多位专家现场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并通过金融消费场景案例讲解为消费者支招,普及金融消保知识。  

  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某日,小王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由“95588”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说:“尊敬的客户:您的电子密码器将于次日失效,请立即登录我行网站wap.icbctwf.com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小王收到短信后随手点了链接网址,打开接口,进入了链接网站,与真正的银行网站无异,网页提示,让输入银行卡号,接着又要求输入身份证号及电子密码器的‘临时验证码’,小王按照要求全部输入进去,“维护”成功后,小王关闭了网页,直到2日后,小王使用银行卡时才发现卡里的存款不见了,再去银行查详单,发现升级电子密码器当天这张银行卡被一次性转走了卡内现金47550元。  

  曾威称,这个案例,讲的是一个虚假短信的诈骗,这里面其实是有几个关键词值得去分析的。首先,小王的手机收到了一个“95588”的短信。  

  “我相信很多老百姓第一反应都觉得我的手机来电,我的短信提示里面的来电号码显示绝对是真实客观。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手机的来电显示,或者说我们短信里面的号码不一定是真的”,曾威解释称,因为这些诈骗分子可能会通过虚拟的改号软件,或者说是通过伪基站来发送这些虚假的短信,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收件人登录一个钓鱼网站,也就是案例中看见的这个“登陆我行网站进行升级”。  

  接下来,案例里面提出电子密码器即将于次日失效,为什么是次日失效?曾威称,就是要给收件人制造一种紧张和慌张的一个情绪,因为明天就要失效了,所以现在必须马上进行操作。  

  此外,当收件人登陆到网站之后,要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姓名,住址等等个人信息,这个时候不法分子就是在套取收件人个人信息。实际上,在收件人进入钓鱼网站输入账号密码的时候,骗子就已经掌握了收件人的账户,资金被盗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这个案件里面,小王做错了哪些事情?曾威总结共有三条。  

  第一,当看到这种短信时,应想到警方已多次提醒不要相信和点击陌生的短信链接。甚至不用辨别,当看到这样的信息,第一时间拨通95588的官方客服电话来进行核实,而不要直接通过这个短信去辨别它的真假。  

  第二,当输入这些信息之后,如果发现自己被骗了,应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将相关的银行卡进行冻结,防止财产损失。  

  第三,两日后小王才发现存款不见了,说明小王没有开通资金的短信提醒。大家一定要记得最好是开通短信提醒,这样才能实时掌握资金动向,保护银行卡的安全。  

  “很多人说,面对诈骗分子,我只要自己不贪心,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上当受骗,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如果只是做到了不贪心,你只能防御一半的诈骗类型,因为现在诈骗分子会主动出击来攻击你,这个案例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现。”曾威称,小王在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但是由于他不太了解一些诈骗的常见手法,点击了钓鱼网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曾威:反信息诈骗事关每个人 消费者应提高"防诈"意识

2021-03-15 14: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