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别圈套避开“坑”

2020年04月11日 08: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百分百本息保障”、“无征信秒过放款”、“消费返利”,这些看似高收益的宣传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一些非法集资打着“低投入,高回报”的幌子,让很多人上当受骗。

  4月10日晚8点,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安博士公益课堂第十二课《非法集资陷阱防不胜防,这里有权威防骗指南》准时播出。平安银行南京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的权威行家滕沁钰与广大网友一起交流讨论了有关“非法集资陷阱”的相关话题,拆穿了近年来非法集资出现的新“套路”。

  滕沁钰提醒广大网友,在选择投资项目、金融产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增强自身风险责任意识,不被误导,远离非法集资,正确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点击进入“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安博士公益课堂专题

  警惕常用手段

  滕沁钰称,非法集资的常用手段归纳起来有“四步曲”。

  第一步,画饼。非法集资人会编织一个或多个尽可能“高大上”的项目。以“新技术”、新革命”、“新政策”、“区域链”、“虚拟货币”等为幌子,描绘一幅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把集资参与人的胃口“吊”起来,让其产生“不容错过”、“机不可失”的错觉。非法集资人一般会把“饼”画大,尽可能吸引参与人眼球。

  第二步,造势。利用一切资源把声势做大。非法集资人通常会举办各种造势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组织集体旅游、考察等,赠送米面油、话费等小礼品;大量展示各种或真或假的“技术认证”、“获奖证书”、“政府批文”;公布一些领导视察影视资料,公司领导与政府官员、明星合影;故意把活动选在政府会议中心、礼堂进行,其场面之大、规格之高,极具欺骗性。

  第三步,吸金。想方设法套取民众口袋里的钱。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参与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而且比放在自己口袋里还安全,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

  第四步,跑路。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者因为原本就是“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集资参与人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由此可见,非法集资骗局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不惜代价宣传造势,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这些没有被打上“广告”标识,没有提示风险,夸大或者片面强调收益的广告其实都是违法的。

  滕沁钰表示,一般来说,非法金融广告均有一定特征,包括承诺“百分百本息保障”、“无征信秒过”、“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24小时放款”等。

  警惕新套路

  近年来,非法集资出现不少新“套路”。滕沁钰以案说法,逐一详解。

  案例一:以拍电影为马甲非法集资。

  “互联网+金融+影视”是非法集资的新套路,即以拍电影为马甲,将拍电影包装成理财产品,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销售。

  在“快鹿案”中,434亿余元的非法集资款,除282亿余元被用于兑付前期投资者本息外,其余款项被用于支付各项运营费用、股权收购和影视投资等经营活动、转移至境外和购置车辆以及个人挥霍、侵吞等。至案发,本案实际经济损失共计152亿余元,受害人达到4万多人。

  滕沁钰分析称,不法分子往往以各种光鲜的“马甲”作为掩护,无论这些“马甲”多么“高大上”,无论其来头多么大,无论其获过多少奖,如果没有相关部门依法批准,都不得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

  案例二:以互联网金融为马甲非法集资。

  在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中,以P2P为非法集资平台的形式最为典型。P2P平台只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只能提供中介服务,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但随着“泛亚”案、“e租宝”案、“中晋”案等非法集资大案的宣判,人们逐渐看清很多P2P平台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非法集资。

  滕沁钰表示,以P2P平台进行非法集资的套路主要有三个。一是P2P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投资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得投资人资金进入平台中间账户,形成资金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二是P2P平台自身风控不强,没有尽到身份真实性核查义务,没有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以虚假信息大量借贷;三是平台自己发布虚假标的采用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模式,为母公司或关联企业融资。

  案例三:以“购房VIP卡”为形式非法集资。

  2018年12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牧羊人集团公司案”典型案例被公开。在两个房地产项目均未取得土地使用证书、未经竣工验收的情况下,牧羊人集团公司通过登报宣传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售购房VIP卡进行集资,并承诺购卡经费享受月息2%的增值回报。2014年11月,其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再返本付息。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期间,曾某累计非法集资金额10.8亿余元,实际诈骗金额4.3亿余元,获刑20年,受害人数达到1000余人。

  滕沁钰提醒,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将整幢商业、服务业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小商铺进行销售,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诱导公众购买。二是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有的甚至是项目还没进行开发建设时,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等形式,变相进行销售融资,有的还存在“一房多卖”。三是房地产企业打着房地产项目开发等名义,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集资。

  案例四:打着高价回购收藏品旗号非法集资。

  王先生被黄某以艺术品投资说动,以342万元投资45幅画作,双方约定,一年后黄某将按照20%的利率回购画作。后王先生咨询发现这45幅画作总共价值不过9万元。王先生再次联系黄某,发现其公司已人去楼空,遂报警。法院最终认定,黄某以所谓艺术品投资为手段,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资金达2000万元,犯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滕沁钰剖析上述案例称,这是一起典型的以高价回收藏品为名进行的非法集资案例。这种非法集资的模式通常是这样运作的:以毫无价值或者价格低廉的画作、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的时间后高价回购,给人们一种稳赚不赔的感觉,从而引诱人们购买,人们一旦购买,不法分子就携款潜逃。

  案例五:打着养老旗号进行非法集资。

  老周今年75岁,一次和朋友聊天中,对方推荐他一个投资理财项目,是投资养老公寓。老周被邀请去参观以后觉得这个公寓条件不错,服务很好,办理会员能预定床位,入住还能打折。每年还可以拿到11%的利息。老周就把自己多年攒下来的42万元投了进去,还想着今后能住进养老公寓。直到第二年他才发现自己投入的钱已经拿不回来了,养老机构,办公楼也是人去楼空。

  打着“养老”旗号非法集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的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个别甚至带有传销性质。这两类非法集资都找准了老年人的软肋进行精准围猎。

  “面对‘免费’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只不过是不法分子抛出的诱饵。”滕沁钰称。

  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作为社会公众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滕沁钰提醒消费者,遇到“天上掉馅饼”的事,应该“四看三思等一夜”,同时,让自己“多问、多想、多学习”。

  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滕沁钰表示,社会公众在提高自身辨别非法金融产品的能力时,还要掌握“多问、多想、多学习”的三步秘笈。

  多问。涉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可以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在不确定其真伪时,可以咨询金融监管部门。

  多想。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前,想一想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个人应对自己做出的金融决策负责,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去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

  多学习。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理财应选正规渠道、正规产品

  滕沁钰称,正规的金融机构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正规理财产品与理财渠道,选择范围广、购买便捷性高,都可以最大化帮助投资者者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的。其中包括储蓄、债券、基金等多种理财方式。

  最保守的理财方式,就是储蓄,把钱存进银行。她介绍称,储蓄基本无风险,但低息低,各银行的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浮动,一年期整存争取的定期利率为1.95%左右。

  消费者还可以投资债券。债券是政府或者企业等发行的债权凭证,承诺按一定利率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债券的好处在于利息固定,并且风险较低,只要政府或者企业不遇到大的危机,一般是会兑现的。而且债券的流动性比较好,一般都可以在公开市场转让。其中国债无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抵抗通胀能力较差。“债券的利率一般是实现约定的,比如每年8%,如果今年的通胀率为9%,那么显然,债券实际上是贬值了的。”滕沁钰称。

  还有很多消费者熟知的股票,股票所有者赚钱通常是股价的上升或者是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股票流动性强,转让简单,长期收益率较高。但股票风险较高,第一是股价下跌的风险,第二是公司经营的风险,比如上市公司遇到重大危机,连续十几个跌停,股民只能默默承受,上市公司破产或者退市,这种风险也得自己承受。同时,大数据分析显示,在股市赚钱的人是少数,约占炒股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对一般人来说,在股市赚钱是小概率事件。

  投资者也可以选择投资基金,即把自己的钱交给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找专门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按照投资标的,基金可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其风险依次增加,相应的,预期收益率也依次增加。货币基金的预期收益率在4%左右,基本没有风险;债券基金在7%-8%,风险较小;股票基金长期平均收益在10%出头,风险较大。

  还有的民众喜欢购买银行理财。滕沁钰表示,银行理财其实和基金有类似之处,就是将钱交给银行,由银行去打理,银行业通常是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等市场。银行理财的优点就是由专业的理财经理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为您推荐和配置适合您的理财产品。但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封闭式的,流动性较差。虽然也有工作日随用随取得银行理财产品,可应对日常及突发性用钱需求,但收益率稍低一些。

  还有对投资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信托。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或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委托人自己人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理的行为。信托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目前信托收益率大多在7%-10%之间。但信托的弊端也很明显,起投资金高,目前不少信托的起投额都是100万,这让很多资金量小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投资期限长,信托因为大部分投资的都是项目,投资期限一般较长,一般都是两三年。

  硬通货黄金也是投资标的,黄金产业本身就带有金融属性,且自身具有使用价值。同时,黄金具有实体,方便储藏和赠与,具有良好的保值和避险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其增值空间有限,通常是随着通胀一起上升,很难大幅上涨,此外,黄金多了之后,储藏和保存也是个问题。

  还有的投资人选择投资期货。期货的品种较多,黄金、原油、铜、螺纹钢、煤等都有相应的期货,期货和现货不同,其交易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是以商品或者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而且期货交易是双向性的,既可以买多也可以卖空。期货交易的杠杆较大,因此涨跌幅度很大,有快速积累财富的可能性。相对应的,期货的弊端也在于其高风险,而且市场变化多端,不易琢磨,需要较高的专业性。“不建议普通投资者操作。”滕沁钰表示。

  安博士公益课堂

  安博士公益课堂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指导下,共同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系列公开课。通过创新公益宣传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互动,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树立正确金融消费理念,引导理性消费投资;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互联网生态,从中发现和表彰一批“金融好网民”。平安银行作为安博士公益课程的战略合作单位,为节目提供了很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专业知识。

  安博士公益课堂将邀请长期从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和金融行业的权威专家,向消费者传递各类金融知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别圈套避开“坑”

2020-04-11 08: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