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安博士公益课堂回应网友关切 教你打赢个人信息保卫战

2020年03月05日 12:16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领取水果!”你是不是也在自己的微信群或朋友圈里,收到过这样的“砍价”链接?相信很多人都帮过亲朋好友请求帮“砍价”的忙。可这随手帮忙之举,却有可能让自己的个人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3月4日晚20:00,在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公开课——安博士公益课堂第二课《互联网时代,我的信息还安全吗?》中,平安银行沈阳分行理财经理舒莹特别讲到了这种充斥着朋友圈的骗局。不法分子通过朋友圈“砍价”链接收集个人信息,参与过的用户会收到大量的广告短信,更有甚者,会直接骗取用户钱财。 

  而威胁个人信息安全的,也远不止被不法分子利用的“砍价”链接。刚买了新房子钥匙还没到手,装修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来;刚在网上点击贷款申请就收到了各种贷款公司的短信;每天微信上要收到不下十条公众号的产品信息提醒推荐……到底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我又该怎样保护好我的隐私不被他人所利用? 

  在日前启动的安博士公益课堂 #话题征集令#活动中,根据网友投票,“个人信息安全”在所有选项中排在首位,成为网友最关注的话题。据此,安博士公益课堂推出本期课程,由平安银行沈阳分行理财经理舒莹向网友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点,并详解防范方法。在半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节目播放量达到141万,众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表示授课内容“干货满满”。 

  个人信息屡被泄露 

  《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近四成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近六成网民更曾遭遇过个人信息被侵犯。 

  什么是个人信息?舒莹表示,所谓“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而这些信息的安全状况,就是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 

  从某漏洞响应平台上收录的数据显示,仅该平台已知漏洞就可导致23.6亿条隐私信息泄露,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商业机密信息等。导致大量数据泄露的最主要来源是互联网网站、游戏以及社交平台等。 

  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这个数据意味着,我们几乎每一个上网的人,自己的信息都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甚至利用。”舒莹称。 

  细数五大典型案例 

  在公开课中,舒莹分享了不少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有些是被动泄露,有些甚至是自己主动暴露了隐私而不自知。 

  2019年10月8日,罗先生在查询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时,发现卡里只剩7分钱,于是他立即查询账单,发现有一笔9456元的消费,不是他本人消费的,而且绑定的手机也未收到消费的提醒信息。而且罗先生发现,他的银行卡被一个QQ号绑定,并更改了手机号。罗先生立刻报了警。警方调查发现,一伙利用网络作案方法的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购买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详细信息,利用银行APP的漏洞,最终将被害人银行卡中的钱款转走。 

  还有人因急需用钱被骗。2018年1月,陈某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APP,APP显示其可以申请50000元贷款。在填写完资料之后,陈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工作人员,要求陈某在自己银行卡上先存10000元方可办理。陈某存入8800元后发现被骗。 

  前述“砍价”链接中,居住在北京的李先生就不幸“中招”。李先生帮朋友“砍价”,点击链接后,被要求“前往APP帮忙砍价”,下载APP时填写了姓名和手机号。结果,李先生的朋友们立刻收到了留着他名字的诈骗短信。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比如旅游照片、孩子的照片等等,还有人会发一些关于自己近况的信息。“其实在不经意间,你的隐私已经公开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公开信息盯上了你,你却浑然不知。”舒莹称。 

  最近还有博主在网上爆料称有公司为了避税,大规模盗用学生信息。一名未毕业并且从未签过任何第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国税局官方的“个人所得税”app上查询,发现自己“被入职”了一家从未有过交集的公司。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个例,却没想到身边同学都出现了相同的情况。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不少网友在观看完本期公益课堂后,纷纷表示“防不胜防”,以前自己或多或少都泄露了个人隐私,大家纷纷向专家发出提问,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对此,舒莹为网友总结了六个要点,以期帮助大家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诈骗。 

  一是妥善使用电脑和手机。二是上网要注意不安全的网站。三是处理带有个人信息的介质时要销毁彻底。四是慎用社交软件。五是免费WiFi尽量少用。六是网上和短信的链接不要点击,防止被钓鱼。

  安博士公益课堂创新公益宣传模式 

  安博士公益课堂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指导下,共同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系列公开课。通过创新公益宣传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互动,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树立正确金融消费理念,引导理性消费投资;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互联网生态,从中发现和表彰一批“金融好网民”。平安银行作为安博士公益课程的战略合作单位,为节目提供了很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专业知识。 

  点击进入“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安博士公益课堂专题 

  节目推出伊始就引发广泛关注,在第一课《注意!利用疫情诈骗,千万别中招》中,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经理孙媛介绍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金融诈骗的最新案例。在短短半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视频节目被网友争相转发,播放量达到138万。 

  安博士公开课话题征集令活动还在继续,期待你的参与!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安博士公益课堂回应网友关切 教你打赢个人信息保卫战

2020-03-05 12: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