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净值型银行理财哪家强

2019年10月11日 07:20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指引下,银行理财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大幅上升。净值型产品风险高低由底层资产配置决定,投资者选购产品时要准确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从2004年第一只银行理财产品诞生至今,银行理财不断发展壮大,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今,净值化已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提速尤为明显。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市场存续的净值型产品占产品总数比重为8.24%,环比上升0.6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5.89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对广大投资者产生了许多影响,也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在转型过程中,恰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究竟收益率下行,与净值化转型是否有关?面对不同类型的银行,投资者又该如何挑选产品?答案究竟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

  区域性银行转型快

  “相对而言,全国性银行(国有行和股份行)转型成效最好,目前净值型产品占比16.52%,环比上升1.3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1.19个百分点,无论是转型程度还是增速方面,均领先于区域性银行。”普益标准研究员余新月表示。

  有业内人士坦言,净值化转型对银行理财运营、营销、风控和投资等环节提出新的要求,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转型中或难以在短期内获取足够的资源支持,因而面临较大的压力。

  但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在挑选净值型产品的过程中,应该避开区域性银行的产品?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并非如此,仍有不少区域性银行在净值化转型中走在前列,在系统、人才团队等方面积极布局,更不乏区域性银行通过本土化、特色化投资管理和产品设计等方式来实现差异化竞争。“虽然有产品形式上的转变,但净值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类型与投资风格仍与此前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大抵相同。”余新月表示,投资者在挑选净值型产品时,不必刻意避开区域性银行的产品,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投资目的和风险偏好出发,选择最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区域性银行在理财净值化转型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速度比较快,从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数据来看,区域性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比例甚至要高于全国性银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都是封闭式的,产品的收益率以“业绩比较基准”展示,与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相比,给投资者的感受是差别并不大,所以接受程度也比较高。

  综合来看,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指引下,银行理财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比2018年下半年上升了39.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8.84%,存续数量近乎翻倍。全国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在今年6月份增至6.09点,相较2018年12月上升2.70点,较去年同期上升4.57点,全国银行净值转型程度大幅增强。

  与此同时,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数量大幅增加,由2018年下半年的127家上升至158家,环比上涨24.41%。具体来看,18家全国性银行均已发行净值型产品;城商行由58家上升至76家,环比增加18家;农村金融机构由51家上升至64家,环比增加13家。“由此可见,在相关监管政策指引下,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明显加快了净值化转型步伐,零售理财产品类型更趋丰富,不仅能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诉求,也为机构自身理财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余新月说。

  净值型产品收益率咋算

  引人关注的是,最新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19个月下跌,今年9月份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4.03%。在此期间,正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提速期,对此,有投资者提出疑问,为了推广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刻意压低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整体来看,净值型产品的收益率确实要比非净值型产品高一点,不过并非银行刻意压低非净值型产品的收益率,而是与产品的计价方式有关。”刘银平表示,非净值型产品是给予客户固定的收益率,其余部分均算作银行的管理费,大部分情况下,银行都能拿到超额管理费;净值型产品多数都是采用市值法计价,在扣除银行的管理费之后,实际收益都要折算成净值支付给投资者,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有可能拿到更高的收益率,但也有可能拿到更低的收益率。

  实际上,净值型产品没有预期收益,仅有业绩比较基准,而预期收益型产品通常在发行时设定一个预期收益,到期按照预期收益兑付本金利息。净值型产品不存在刚性兑付,投资收益除缴纳管理费等费用和超额业绩提成外,盈亏都归投资者,而预期收益型产品由银行付给投资者预期收益之后,所有的盈利或亏损由银行承担。对比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更加相似,没有预期收益,银行也不承诺固定收益,实际用户获得的收益仅与产品净值有关。

  此外,净值型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较高,披露频次与产品的开放周期匹配;而预期收益型产品在运行期间并无持续披露义务,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像一个黑箱,投资者几乎无法得知自己购买理财产品所对应的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这种模式对于理财买卖双方乃至金融市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患。

  不仅如此,余新月也表示,净值化转型对银行理财营销形成一定挑战,过渡期内预期收益型产品仍是理财业务创收的重要来源,新老产品的发售属于两个平行轨道。“在监管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以及资金面持续宽松背景下,预期收益型产品定价必然更加谨慎,收益水平持续下滑,但净值化转型对预期收益型产品定价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她说。

  准确评估风险承受能力

  需要看到的是,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占比会越来越高,到2021年过渡期结束之后,银行理财产品都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投资者要适应这一变化。”刘银平表示,虽然净值型产品的收益率不再是固定的,但是风险高低并不是由收益计算方法决定的,而是由底层资产配置决定的,因此不能理解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就高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

  投资者如果想追求资金的稳健,能否购买到稳健型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可以购买大型银行的风险等级为R2级的净值型产品;如果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购买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比较合适,收益率要比货币基金高一些;如果对流动性要求不高,适合购买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要高于开放式产品;如果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选取投资标的中含有权益类资产的净值型产品。

  此外,余新月表示,投资者在选购产品时,一方面需提升自身投资理财知识储备,明确投资需求与投资目的,准确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产品历史业绩、产品说明书等充分了解产品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投资风格和产品要素等,充分把控产品风险与机构经营风险,选择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净值型银行理财哪家强

2019-10-11 07: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