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时隔35个月全面降准“王者归来” 这次有四大意外

2019年01月04日 20:51    来源: 财联社     王天勇、李愿、姜樊

  财联社1月4日讯,周五晚间,100bp降准如期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准为时隔35个月后央行再次启动全面降准工具,惠及全部金融机构。财联社联系一线分析师,呈现本次降准的四大意外亮点。

  意外一、时隔35个月后,重拾全面降准工具 财联社观察发现,上次全面降准的时间还要回到2016年2月。2016年2月29日,央行公告称,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准是时隔35个月后央行再次实施全面降准措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这次降准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预计未来每个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以便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

  分析称,在2018年经历4次定向降准之后,此次全面降准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从2014-2016年定向降准-普遍降准-降息的路径来看,未来降息可以期待。

  意外二、刚刚“变相降准”释放7000亿资金 又密集送1.5万亿大礼包

  就在此次全面降准的2天前,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当时称,门槛放宽后,将明显提升定向降准150BP优惠档覆盖范围。预计释放流动性七千亿左右。

  今日央行再接再厉,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将确保短期内市场流动性,满足春节前现金资金需求量。而两次流动性释放工具“双箭齐发”,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释放背景下,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进行对冲式托底。

  意外三、为何一次降准要分两步实施?

  央行公告中有一条信息值得玩味,央行称将于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官方解释为,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此,华创宏观张瑜分析称,一月中旬有大笔MLF到期(1月15日有3980亿MLF到期),正好再次降准置换,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而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则认为,在1月份全面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不过,分两次实施出乎意料,方式很新颖。

  首先,节奏上更符合季节性的资金需求,因为越是临近春节,现金资金需求量越大,银行的头寸会较为紧张。春节前夕是企业、居民、个人体现最多的时候,银行对现金的需求量较大。按照往年的经验,如果春节在2月份,1月份企业贷款的需求十分旺盛。

  他还表示,相较于此前使用逆回购、MLF等工具操作,降准没有回收的信号,这释放了更加强烈的稳增长信号。分两次实施这也超出了市场预期,节点选择在15日和25日均是银行与央行核算存款准备金的时点,也意于向市场表明不是大水漫灌。

  意外四、本次降准虽为全面降准 但仍属定向调控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赵伟表示,春节前取现需求较大,加之1月为季度缴税月份,在1月分两次降准,有利于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与此同时,MLF到期规模1.44万亿,叠加1季度信贷投放量较大、地方债提前发行,通过银行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配合稳增长需要。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表示,根据央行关于净释放8000亿资金的论述,推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元。

  未来全面降息可期 但要谨防利好出尽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表示,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

  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

  第二,特朗普重启“跳水保护小组”旨在加强对美联储的“干预”力度,从保障维稳流动性、降低股市波动、预防美股与美国经济的负面联动角度考虑,“跳水工作小组”重启或减缓美联储加息,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则表示,降准利好已经出尽。债市主要矛盾切换为12月份的经济数据、1月份利率供给放量以及背后指向的宽信用加快。随着本次定向降准落地,短期内很难期待央行进一步释放宽松的信号。

  覃汉预计四季度GDP为6.4%,在逼近底线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投资者又会开始预期对冲政策进一步加码,这或许又是一个利好出尽的时点。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