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融资支付需求旺盛 前11个月票据贴现小微企业占比超八成

2018年12月25日 07:14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宇舟

  来自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份,票据承兑发生额为16.1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贴现发生额为8.72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其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票据超过80%,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今年以来,受到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票据市场活跃超过往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票据主要是企业进行中短期融资,市场活跃说明了企业需求较大,而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票据造假减少许多,票据的流动性增加,也使得票据融资更加便利。

  商票认可度增加

  所谓商业承兑汇票,是指收款人开出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开出并承兑的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不同,由于付款人是企业,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较为困难,也使得企业利用商票再融资较为困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累企业应收账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若以全口径企业计算,沉淀的应收账款数额或将远超这一数字。如何将如此庞大的沉淀资金流转起来,是企业、银行与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在今年10月份走访调研时曾发现,许多银行在票据产品的设计中都引入了银行增信环节,商票入池后在平台上进行流转,企业可以将商票抵押给银行进行再融资,形成在平台闭环内银行的见票即付,商票的认可度也得到了提升。

  董希淼认为,虽然银行为票据增信承担了一部分风险,但也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社会责任担当的一种体现。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电子商业汇票支付量为5650.11万笔、金额39.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95%和66.08%,企业对票据的支付需求与日俱增。

  上海票据交易所指出,2018年第三季度,票据承兑业务继续增长,企业开票量明显增加;贴现业务增长较快,银行为企业办理贴现融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从承兑和贴现来看,前11个月份,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6.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11月末,承兑余额为11.33万亿元,比年初时增加1.55万亿元,增长15.81%;比上月末增加3043.05亿元,增长2.76%。其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票据超过80%,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商票贴现发生额为7138.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74.94亿元,同比增长21.74%。上海票据交易所指出,第三季度以来,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加票据贴现额度,票据贴现业务增长较快。

  电票替代纸票

  自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票据市场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承兑汇票逐渐取代了纸票的地位。截至11月末,电票承兑发生额为15.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纸票承兑发生额为1.0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75.11亿元,同比下降26.87%。

  截至目前,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共接入法人机构2592家,会员2602家,系统参与者97815家。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日前表示,未来可以考虑将线上票据支付功能嵌入到供应链或B2B电商平台,在支持票据签发、提交、签收等支付环节线上协同处理,填补当前线上票据支付空白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线上票据的“锁定”“解锁”等见证支付功能,确保票据支付成功和B2B平台交易最终完成互为前提条件,解决票据“打飞”(资金付出去了但没收到票据)的问题。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以前核对票据信息时,往往要面对一厚摞的资料,逐张核对背后贸易背景等相关信息,票据在交易所流转后,手续操作十分简便,提高了效率。

  宋汉光表示,应研究标准化的票据融资工具,拓宽“三小一短”,也就是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未贴现银票的融资渠道,提高其流动性,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罚单频现

  一方面是企业需求旺盛,一方面是银行不断创新,票据市场承兑和贴现业务都增长迅猛。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少银行因为票据业务被监管处罚。

  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违规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商业承兑汇票、贷款资金挪作银票保证金等都是常见处罚名目。某上市银行就因为在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未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尽职调查、未严格监督票据资金,致使多家分行被监管处罚。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