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频派政策红包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本报见习记者 刘伟杰
去年来,针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多地采取有效措施频派“政策红包”。
“自去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旨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策举措,已达成阶段性成果。”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盘宇章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小微企业面对冲击时更为脆弱,因此各地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例如,2月13日,北京银保监局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占比,进一步降低融资难问题。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将引导银行机构在满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开展续贷业务,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逐步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占比。
为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北京银保监局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调研北京地区多家民营企业,将企业的共性需求上升为普惠政策,并组织银行机构上门为企业送“服务包”,推动银行“一企一策”完善金融服务方案。
盘宇章指出,目前各地政府采取的主要方式包括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和纾困基金等政策性基金,同时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前者主要是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力度。相比之下,后者是更为治本的方式,因为民间金融机构在关系型贷款中更具优势,是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郭晓蓓表示,北京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1个百分点,主动为企业让利。此外,北京多家银行能够将非抵质押类小微贷款的审批放款时长控制在1周以内,个别银行线上业务已实现小微贷款“T+2”审结、“T+0”放款。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