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旷视科技上市地成迷 场景落地或存“隐患”

2019年08月27日 10:57    来源: 投资者网    

  来源:投资者网

  3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Megvii Inc)计划于4月底至5月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考虑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消息称此次集资规模暂定为5亿元至10亿美元(约合39亿港元至78亿港元)。对于上述传闻,旷视科技方面回复称“不予置评”。

  科创板开闸在即,旷视科技此前也曾传出将会在科创板登陆的消息。早在2018年12月,《经济观察网》就曾报道,中关村示范区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的名单,在总计不到30家企业中旷视科技名列第一位。若优质企业在A股上市将会是股民们的重大利好,坊间甚至有言论称,“别让旷视科技‘跑了’”。

  事实上,旷视科技于今年1月份便有赴港上市的传闻,IPO上市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也曾有多个上市版本,最终到底是在上交所还是港交所上市,业内人士称,这与公司自身考量有关,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赴港上市?

  3月18日,据香港信报消息,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金服有份投资、早前传出有意赴港上市的内地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据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计划4月底至5月初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正积极考虑采取同股不同权的架构,有机会成为继小米(01810)及美团点评(03690)后第三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对此,旷视科技回复“不予置评”。

  早在今年1月份,彭博社曾发布报道称,旷视科技会赴香港上市,承销商为高盛和摩根大通。而最新消息是,目前已有更多的投行加入成为安排行。据悉,旷视科技赴港上市集资规模暂定为5亿至10亿美元(约39亿港元至78亿港元),预计估值可以高于400亿元,符合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要求。

  这是否意味着,旷视科技赴港上市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据悉,对于内地企业来说,赴美或赴港上市的优势是,其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对于财务指标要求不高更看重公司未来发展,能接受同股不同权、VIE架构等股东结构,上市排队时间较短,海外资本退出便捷。除此之外,中国香港是中国南大门、国际金融市场,除上述优势外,还拥有港股通这个“神器”,可吸引内资参与交易,提升市值。

  据了解,旷视科技过去曾考虑在A股上市,但现时偏好在港上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容许同股不同权双重架构,公司亦向联交所表达初步意愿,会研究以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上市,但最终是否采用仍有待进一步落实。不过,开闸在即的科创板亦允许同股不同权,不排除旷视科技会考虑科创板。

  旷视科技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2018年12月初,中关村向上交所提供的科创板名单中,旷视科技名列第一位。此后众多投资者、大众舆论均默认旷视科技会登陆上交所,例如虽有海外上市的传闻,新浪财经媒体依然将旷视科技纳入“科创板潜力百强榜”名单之中,在其他坊间流传的各种版本“科创板名单”中,旷视科技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之一。

  对于企业而言,登陆A股的好处是市值最大化。一位上海私募基金的合伙人丁先生对《投资者网》称,大陆资本市场给出的溢价远超过美国、中国香港远。例如,奇虎360私有化时回归A股上市时,其以每ADS 77美元(对应每股A类或B类普通股51.33美元)的价格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360公司股份。该价格相对于2015年6月16日360的收盘价有16.6%的溢价,相对于过去3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价有32.7%的溢价。以扩大估值,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便于股东套现的角度来说,在科创板上市是个较好的选择。

  2019年1月15日,在“陆家嘴资本夜话”论坛上,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更是明言:“VIE架构和红筹股都可以在科创板上市”,释放了制度红利吸引互联网公司。

  “独角兽旷视科技上市”的消息多次引发高度关注,早在2017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曾透露,“上市这是会发生的,我们希望我们会是第一个。”业内人士称,最终旷视科技将会选择在上交所还是港交所上市,将会具体与公司自身利益考量有关,同时也将会是各方博弈后的结果。

  经历了7轮融资的旷视科技并不缺钱,公司曾表示,“由于其主要业务和客户都在国内,因此考虑到品牌的原因,希望在A股上市。同时还有人工智能第一股这个原因可能会获得较大估值以及很好的品牌效应。”

  场景落地“隐患”

  官网所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解决方案,构建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系统。旷视科技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智能传感器产品、智能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拥有上千家核心客户,其中包含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富士康、联想、凯德、华润、中信银行等众多行业级头部企业。

  消息透露,旷视科技的财务状况已达收支平衡,有别于部分已上市的明星企业目前仍为巨额亏损。据一份网传的融资报告中称,公司在2017营收达到9000万美元,并已实现盈利。有报道称旷视科技2018年营收将达到2.65亿美元,利润5000万美元以上。但旷视科技创始人兼CEO印奇予以了否认,他回应道,“2017年确实是规模商业化比较重要的一年,增幅较大,有盈利的可能。大的趋势可能差不多,但具体数字肯定不是真实的。”对此,《投资者网》向旷视科技进行信息核实,公司并未予以回应。

  旷视科技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仍来自安防,而安防领域的主要付费客户是政府。根据公开资料,旷视科技核心安防系列解决方案已在全国26个省市上线,并被中国公安部列入重点技术推广目录,且该部分业务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安防行业从业人士称,从安防行业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安防市场是从以传统硬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为主向运营服务商转变,同时设备、应用软件越来越智能化。其中所提到的“传统硬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是以海康威视、浙江大华等为代表的老牌安防领域硬件提供商,而旷视科技在安防领域的角色定位更接近于“运营服务商”。

  旷视科技在安防领域的布局从硬件到芯片再到软件研发等,均是自主研发和提供,除了成本较高外,也曾被指出“技术还不成熟”、“缺乏安防领域的经验”等问题。此外,虽然公司在安防行业发展前景光明,但据《2018年中国AI+安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传统安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约为90%,且外界对传统安防企业的忠诚度更高。

  旷视科技以技术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使得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公司一方面因产品价格不菲而难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还面临来自传统安防企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挑战,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如何打通行业上下游,形成生态闭环,同时加强技术壁垒是旷视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公司另一落地场景金融领域也具有一定“隐患”。在21CN聚投诉平台中,有用户投诉旷视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方,利用借款时人脸识别的照片进行暴力催收,疑似侵犯用户隐私权。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表示,旷视科技作为个人信息收集的第三方,虽没有直接参与用户签署相关数据安全保障协议,但是作为金融平台的合作方负责用户信息的收集,间接负有保障相关数据安全的义务。此外,任何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要遵守《网络安全法》,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因此,如何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平衡创新与信息安全的平衡点是一直以来要专研和解决的难点。

  蒙慧欣还表示,任何支付手段第一要素应该是安全,除了资金安全之外,还要包括信息安全。信息群发不仅属于暴力催收行为还涉及到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平台应该明白,各类机构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暴力催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

  同时,此前旷视科技曾被质疑其“人脸支付”产品具有漏洞,不法分子可利用账户绑定的人脸识别个人信息的视频或照片完成支付,旷视科技曾出面回应上述问题已经进行解决。

  若人脸识别支付进一步落地大范围、大规模的使用,公司如何避免相关数据泄露问题以及系统漏洞问题?《投资者网》向公司有关人士进行信息核实,对方也未予置评。

  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第一代“红客”谈剑锋曾在两会期间呼吁不要使用人脸识别,他称,网络没有绝对的安全,“密码丢了可以再换,但生物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一旦丢失,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了。”对于上述问题,《投资者网》将会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