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资料库 > 正文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共同打造中华品牌”座谈会实录

2014年04月25日 18: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张小影:今天下午分论坛题目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共同打造中华品牌,今天下午论坛第二场主持人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高级编辑何振红女士,有请何振红女士。

  主持人(何振红):我们开始下午的论坛,第二场题目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共同打造中华品牌。这场论坛是脱离了财经领域,跟产业比较相关的论坛,这场论坛嘉宾大多数都是企业界的朋友,我们请上嘉宾。他们分别是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先生,大家欢迎。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先生,震旦集团常务董事林乐萍女士,中华开发工业银行副董事长陈鑫先生,中原集团主席黎明楷先生,有请。

  在论坛开始之前,我介绍一下今天场上几位嘉宾,我按照顺序来介绍,第一位是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他是这样讲述他自己,一个是私人慈善家中坤集团董事长,就是在他心目中私人慈善家更重要一点。

  比如安徽有个红村,但是黄怒波先生去了以后,小山村现在变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每年给当地贡献非常多旅游的收入,以及给很多人带来文化的享受。还有他现在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最近他特别忙,去一个国家至少待一个月,为什么?他自己是想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走遍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个脸谱行动。当然我们还知道他有个特别大的壮举,就是买下冰岛,大家说黄怒波是谁,就是买冰岛的人,是中坤集团的董事长。

  第二位是恒天集团张杰先生,张杰的公司是个以纺织机械为主的公司,是个中央企业,但是张董事长在纺织行业里面经营了30年,但是他现在不能说是个纯正的纺织企业了,因为开始造汽车了,他希望公司变成下一个丰田。今年年初有一场论坛上面,它跟俞敏洪有一场PK,这场PK让大家觉得特别有意思,为什么一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打起来,怎么打起来?

  俞敏洪说国有企业存在在竞争领域里是浪费国家资源,建议国有企业退出,不要抢老百姓的资源。告诉你一个数据,在中央企业113家里面,80%都在竞争,垄断的企业就那么十几家,他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是竞争对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觉得这体现了央企的胸怀。

  接下来是震旦集团董事林乐萍女士,震旦集团1965年成立,这个公司是做OA系统和OA设备,去年他们有一个动作,也让很多人追踪这个公司的发展,就是开始进入3D打印机领域。

  下一位嘉宾是中华开发工业银行的副董事长陈鑫,开发银行是台湾第一家直接投资,以企业为主要民营机构,陈先生也在机构里面待了很多年,目前机构在台湾创投市场上大概占比30%左右。

  下一位嘉宾是叫黎明楷,是中原集团的主席,很多人不太了解,但另外一个名字都非常熟悉,中原地产,就是黎主席旗下的公司,他这个公司是1978年在香港创立的,至今有36年的历史,其业务已经涉及到30多个城市,中原地产也是行业内唯一一个被工商总局认定驰名商标的公司。我们这场论坛主题刚才已经说了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共同打造中华品牌,所以我们就开始这场论坛、

  我先提出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被改变着,最大改变力量就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比如刚刚开始学第三次革命,包括3D打印机,第四次工业革命又来临了,在这样的创新时代,将怎么改变你的行业,目前创新方向是什么,我们现在开始第一轮讨论,请黄总先说。

  黄怒波:这两天都是讨论这个问题,昨天在一个黑马营演讲也是跟新一代领袖们讨论企业转型的问题,经济转型的问题。我刚从德国法国走一圈回来,他们的企业也都面临着从传统的行业,怎么转型,向哪里转,这是国际性的课题。

  有两个行业对我影响最深,一个是商业地产。传统的商业模式一去不复返了,有一个大钟寺商城,招商率达到了95%,但是根本挣不着钱,所有入住商户都挣不着钱,卖传统服装的,所以在北京改成写字楼,为什么?三环内就缺写字楼,我们可以看到商业的地产传统商业模式在全中国都开始发生问题了。所有百货商店必须向电商转,向线下转。

  还有旅游转型时机来了,我们现在做的世界最大旅游公司,还有100多个古村落,原来营销很困难,靠平面媒体,现在正在互联网化,把传统旅游产业一旦互联网化以后,就会发现无限的商机,就是以后取消了旅行社,你可以在网上订购,可以网上自助旅行都可以做到,所以看到巨大商机,在最传统行业的就产生了。所以说积极的拥抱互联网,这是传统的产业的巨大的出路和希望,谢谢。

  主持人:我们来听一下,黄总说完以后我心里洼凉洼凉的,以前靠平面媒体,平面媒体不转型我们很快就死了。第二个商业地产不好做了,改写字楼了,商户快死了,看来咱们真正每个行业都要转型,我们听听张总,张总纺织和汽车领域里面怎么样来转型?

  张杰:刚刚就像黄总说的,现在确实面临着新一轮竞争,全球所有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长方式,热门话题就是转型。对于我们从事纺织行业,传统行业,有一件事是好的,不管怎么转型,想了半天,但是人不穿衣服这件事转不掉,因此就是怎么生产制造服装,对应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变革,尤其是技术进步,应该说发展很快,今天早上6点半下飞机回来,去了德国和印尼,参加纺织展览会,也去考察了新收购海外纺织机企业。

  我们过去大家可能对纺织业都理解为是一个传统行业,其实支撑纺织背后的技术的就是恒天从事的纺机制造行业,实际上是个高技术、精密制造业的细分市场。给你们简单举个例子现在的变化,因为正好大家在一起,跟大家分享行业的一些特点。

  过去我们在北京知道所谓纺纱厂,一个厂要10万人,万人大厂。但现在我们100万平的厂都会觉得普通。前两天我们去印尼,过去知道挡车工很辛苦,噪音大,一个人挡两三台车都很辛苦,现在一个人可以挡一百台,晚上可以关灯,让机器自由运转,现在即便是传统行业制造业领域,也面临着技术进步。

  刚刚黄总说的,和信息化的结合,和机电一体化的混合,对传统制造业里面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普遍。按道理传统化在信息化也是到处在用,我们的每一根纱生产出来,终端都会知道哪个机器生产出来的,质量怎么样,都有跟踪。

  我觉得要理解现代业的转型,深刻理解用户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对于社长刚刚讲的主题,制造业的转型里边肯定有品牌,我认为是很关键的,所以关于汽车的行业我理解就是,纯电动汽车应该是大的方向,我就不多说了。

  主持人:现在特斯拉在北京火得不得了,怎么评价特斯拉电动汽车?

  张杰:我可以介绍电动汽车的一些概念。特斯拉在全球引领了纯电动汽车的潮流,一个在于市场营销模式,它选择了特别细分的高端市场,第二个核心问题就是在电池管理系统上,它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其实现在电动汽车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从专业的技术角度来看,无论是电池、电机,包括造车的技术,都是可以满足现在市场的需要。但问题是我觉得一个产业的调整,面临着巨大利益的博弈,各个在从事产业的人员包括政府,怎么来推广这个产品是至关重要。

  你刚才说特斯拉的车,从电池技术上来说也是最普通的,但是管理系统比较好,当然也有人在网上有不同的声音,觉得它这个很难普及,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讲,从技术角度来讲,进入千家万户,从现实的电动车技术储备到目前为止,应该是可以的,只是时间关系,所以我相信潮流一定会到来。

  主持人:谢谢张总,其实他讲了很重要的话,在创新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深刻理解转型,要理解用户,这当中技术和营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听一听林总,林总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看法?

  林乐萍: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主办单位,对我们台湾女性主管特别的礼遇。我们其实题目谈到整个产业的竞争,我认为产业竞争不止题目上面提到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整个互联网让这个关系更微妙,跨界跨领域的竞争。我们昨天是朋友,可能明天就变成竞争对手了。当然在谈传统产业的转型,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震旦集团大概是什么样的公司。

  昨天听到经济日报黄社长讲台湾《经济日报》是三家《经济日报》里面最资深的,47年,我们今年刚好50年,我想一个50年的企业可能对整个传统产业的改变,感受更多了一些。我们运营方面包括办公家具,办公设备还有通讯产品,举办公设备的例子,所谓复印机,过去这个产业可能从黑白的影印到彩色的影印,现在需要文件的整合,可能接下来需要所谓的治安的问题,现在更多应该就是在整个文件整合以外,行动数据、行动办公,包括现在推动的云端,办公云的推动。

  同样2D转3D,其实这个产业很多科技一直都在不断进步,同样顾客对我们的需求,从满足他工作上的需要,到顾客需要我们满足他服务上的需要,到一个品牌的信赖,到现在可能我们更需要的是创造顾客的价值。

  我觉得不管在产业方面也好,在顾客的需求上面也好,每一个产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在这个产业里面一直保持比较好的竞争力,我们的心态很重要就是不要当跟随者,要当一个产业的领先者,产业领先者当然要努力,要随时警惕。我们从事的也算传统产业,但如同刚才两位谈的,你在产业里面还是要不断创新,创新成功的关键大概就是执行力,再加上速度,以上是我的浅见。

  主持人:好,谢谢林总,不要当跟随者,要做领先者,我想这是每个企业人应该做的,当然做到这点肯定不是太容易的,刚才林总讲到创新的时代发现竞合特点比较微妙,我们在大陆这边叫做跨界,你会发现原来不相干的行业现在融合在一起了,也是很值得关注的现象,我们听听陈总的。

  陈鑫:谢谢各位,今天谈到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跟发展,我是一个金融工作者,我在中华开发服务,这是大型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华开发直接投资占台湾市场三分之一之外,我们的证券市场是占第二位,中华开发是1959年成立的,是上市公司,股东大概有50万,应该是全台湾前五大上市公司之一。

  互联网的产生对金融事业有什么影响?我们举个例子,讲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跟余额宝。我们拿余额宝来讲,在一年中,金额变成5000亿,然后参与的人有8000万户,所以在整个国内,不但阿里巴巴做这个事,现在连谷歌也要参与财富管理的工作,中华开发要怎么来应变这件事情。

  第一个因为我们凯基证券是做股票投资,最主要就是交易系统与网络的整合,在中华开发本身,为了应变互联网的冲击,我们基本上列了三个目标,因为互联网其实它通路没有产品,所以我们第一个就希望引进更多的投资工具,像余额宝一样;第二个我们就推展了更多的投资标的;第三个提供银行的客户更多的市场。

  我们不止在台湾是占了三分之一市场,我们在全球也投资了超过30个私募资金,我们跟它共同投资,所以投资的领域从太平洋的彼岸,从美国到大陆,我们大陆是北中南都有投,然后在香港有办公室,投印度,我们投纽西莱,投澳洲,希望借着这个脚步,我们来提供客户更多的服务。

  主持人:谢谢陈总,其实金融这个行业从今天来看也是有它的传统性,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刚才说了余额宝,一系列这些宝宝们,在冲击着我们原有的银行体系,我上周参加一个证券公司的会,他们讲完以后,说我们跟传统行业是一样的,我们再听下面黎总来讲,也是来自传统行业的。

  黎明楷:我们传统行业也还好一点,跟张总有一点类似,因为以前确实有人这么讲,我们做的是销售,是个地产代理公司,以前就有人说互联网出现了,以后就在互联网上交易,就已经不用经济人了,网上就搞定了。实际上我们觉得做经济人的角色,除了在信息配对方面,还有一个很强的功能,就是双方去达成一个交易。在互联网上没办法做到的,所以我说死不了,就是经济的角色还在,这个行业还能活下来。

  但其实活下来不一定代表活得很好,就是在互联网冲击之下,对我们行业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因为现在主要是找客户的模式跟以前全变了,因为以前找客户可能是通过纸媒,通过门店,基本上就能找到客户,然后我的销售人员经济人传统带客户看房,怎么出去谈判交易。现在有互联网出现了,很多客户来源来自于互联网,大概有60%到70%的客户都是来自于互联网,所以我们也只能通过互联网,去适应我们的客户。

  在市场上其实是有若干的叫行业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其实是卖端口给代理公司的,给经济人的。就是你在我这个网上买一个端口,可以维持多少盘源,客户在里头看,有很多筛选的功能,就找到房子了。开始的时候门户网站非常便宜,开始的时候甚至不收钱,就是有内容,然后大家可以把你的盘登上去,大家都很开心,有点像毒品一样,一开始慢慢客户都从那边来了,他就开始收费了,收的费用越来越高了,现在到我们身上,我们很多利润空间就给那边挤掉,这是其中一方面。

  第二方面也影响到作业的流程,因为作业流程也跟以前变了。以前主要功能是维护客户的关系,还有带去看房,现在有一半时间趴在桌上看电脑,因为要维护他的端口,要一直不停输入盘源,还要更新,因为更新不及时,盘源就出现不在客户的面前,整个作业流程全改变。

  所以这段时间,对策就是有几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自己本身也得要建立自己的外网,客户除了从这些门户找网站找房子以外,也能去我企业,可能算是一点点不道德,也会从同业里头开始现在建立一些联盟的性质,去跟行业网站做一个综合的谈判。

  因为价钱加上去,基本上就应付不了了,大家利润就没了。为什么能谈判,主要我们发现如果大家的投入量都同时降低,我的盘源出现在客户面前没有变化,所以变成我们就是一个联盟,就有空间可以跟对方去谈判,这也算我们的对策。但整体上来讲,我只能说互联网冲击我们这个行业,其实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确实从配对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变成你在买卖方面的效率是有所提高,我想这也算是应该对行业有受益的。

  主持人:谢谢黎总,我听完以后觉得死不了这句话在说的时候,心里面还是那么有底气。死不了有一些说服的工作,60%到70%来自于互联网的时候,不知道你怎么解决这问题,没有面对面说服,可能是网上交流,你刚才说包括对策,比如说你自己再建一个网站,流量怎么办?从哪儿入口?第二个联盟,联盟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当然如果压得太低,联盟可以涨一点,但是你终究被互联网盘剥着利润。我们上次讨论特别愤怒,第一互联网抢我们的饭,抢我们饭的时候还觉得能接受,现在碗都端走了怎么办。还想请黎总,还有在座各位有什么招可以支一支,当互联网又抢了我们的饭,又夺了碗的时候怎么办?

  陈鑫:我们投资一家公司就在大陆,叫米热热,是在网上卖家具,所以基本上互联网的成立,工会让传统产业消失掉,其实我觉得应该更好。因为今天我如果要去买家具,其实我不用到卖场去看,我就在网上定,所以这个东西其实是应该以正面的思考来看这个事情。

  黎明楷:陈总讲得对,作为生产商是做不到的,我这个不做生产,只做销售,把销售功能取代,就是我的压力在这方面。当然还是要回到刚才说的问题,是不是互联网真能取代经济人的角色,暂时来讲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房产跟其他产品家具是不同的,因为房子每个都不同。

  基本上很难有人说,在互联网上我看了这个东西,然后我就直接就是我买了,就是订购,因为另外一方面,钱比较多。你并不是买一个很廉价的产品,卖房产是要通过安全的保障也比较多,你的产权怎么样,他也不知道,不可能这么定。

  所以基本上把流程分成两部分,前面叫配对,后面是谈判交易。我说前面这一部分的功能,基本上现在互联网可以取代一部分,就是配对这方面的功能。但是在后期谈判过程,互联网是永远没法替你做谈判的,没法完成,还是要通过经济人去谈,如果经济人谈判能力够强,他其实在这个市场上也有可能活得更好,因为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配对的机会,因为配对好,只负责后面谈,谈好就有佣金,这是我看这个问题。

  主持人:前端是做互联网化,后端通过服务提高成单率,来了就别走了,就把钱交下,这是很好的。我们下面来谈第二个关键词“品牌”,变革的时代肯定对品牌有很大的影响,我想听听各位对品牌的影响有一些什么,到这个时候,品牌真正内核,有没有发生变化,各个公司在做品牌的时候,你们在座有一些什么样的实践,因为刚才我跟黎总讨论的比较多,我们还得从黄总这开始,因为黄总自己是个品牌的形象大使了,走到哪里一说中坤,我刚才说几个关键词都代表品牌,你怎么认识新时代的品牌。

  黄怒波:我现在感觉品牌是文化。中国是个大国了,缺的品牌就是文化,我刚从法国回来,法国我走遍了,34个遗产,每个人说法国是小国家,但走完后你会发现,法国为什么在全世界能够这么多的人喜欢它。

  法国经济这么不好,去年唯一一个超过了汽车、化学、医药所有的行业,就是旅游,它去年旅游是突破性,全世界第一大国,为什么?因为它的文化,它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时期,给西方社会贡献了民主制度近代人类文明,所以法国到最后,你看它是个小国家,人口6000多万,但是世界第一文化大国,这就是品牌文化的力量。

  所以在中国来说,下边要学,就是把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怎么把我们大国文化的因素找回来,我们都有,这些年忘了它了,做企业也一样。我刚在南京开完会,每个人都在讨论,这个时候就区分出来每个人品牌影响力了,就是它的文化,阿里巴巴提供了互联网文化,像我们这些传统旅游企业怎么办,从传统观光旅游门票经济再上升到文化消费,度假消费。旅游中会发现,我给你提供的是第二生活空间,你到波尔多住一段,你到它的图卢兹住一段,看看法尔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下一步品牌含义一定是文化。

  我们见到太多中国商人了,第一次一个商人谈的都是文化,最后我注意到,7到10年走完全世界,企业的品牌就在全世界树立起来了。你走到每个地方都是在接触,在宣传,所以就意识到二十一世纪的品牌最后一定是回归到文化,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总分享,刚才说了一个特别厚重又有希望的词就是“文化”,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或者每一个商人,他出去的时候,大家都能说你是带着文化来的商人,我想中国文化也就起来了,听听张总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体会?

  张杰:企业竞争到最后是品牌的竞争,支撑品牌的内核,我以为是文化,但支撑文化是什么,不能说中国没文化,中国几千年文化悠久,我也赞成这个观点。未来世界是中国的,就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层次的价值观是高于某种程度,我们中方这样说可能不一定大家赞成,我是认可的,是高于西方以利益作为基础的文化基础,中国以人、人性作为根本的文化基础,导致了未来中国会在全世界领先的论断,我是持赞成态度。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有这么悠久的文化,但是我们现在缺少文化传递的产品,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中国现实的问题。就是经常大家说,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都是这么说话,功夫和熊猫加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文化的产品,让大家能够接受。

  所以我觉得下一步在推广品牌的道路上,怎么能够把文化的理念,就是我现在到处说的一件事,怎么把文化的东西变成一个作品,因为文化是需要作品的表达,无论是诗歌绘画的艺术,把作品能够变成一个产品,产品能变成商品,商品能成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东西,我们研究。

  你刚刚说的法国,法国最早其实是没有文化的,最早法国人吃饭用手,穿衣服也不是很讲究,好像跟我们中国那个年代比,我们书画的时候,他们基本还是半野蛮状态的情况。但是就是因为美第奇嫁到了法国总统,他写了一本书“生活应该要这样子,要涂香水,吃饭要刀叉”,这就推动了法国的繁荣发展。

  对中国来说,用什么样方法推动中国品牌的建设,中国文化的传统,我觉得可能是摆在许多企业包括政府面前很重要的议题,恒天这两年也在做,我们在宋庄建立国家创意中心,因为我觉得文化是个产业链,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有个想法,你就可以变成产品,包括给金融的结合,给现代技术的结合,尤其对我们从事纺织业来说,最遗憾就是这点。

  我看中国消费者里边,大多数都可以给外国有一个争高低的,烟酒也不差,家具,很多消费品,中国品牌内心价值都能够体现出文化的价值,但唯独就是服装这件事,差得远了。当然现在台湾做的比较好,有一家企业做的把西方制造技术和中华文化结合新的产品,但是我们中国大多数服装的品牌只是在中国,跟世界还差得很大,所以我觉得品牌依然是未来我们最推崇的。

  主持人:好,谢谢张总,张总提出了特别好的问题,我们支撑文化到底是什么,可以通过我们厚重的文化,把它变成文化的产品,这是一个路,更重要再价值观的传递,也是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听听林总的。

  林乐萍:我们也是做家具的,刚刚陈董事长说最近投资,竞合关系非常微妙,刚才讲的互联网就是竞合关系,可能是竞争对手,又可能是合作伙伴,刚刚提到,特别张董事长把品牌从文化挑起来,我特高兴。因为我们在公司里面,我们集团董事长不跟我们谈什么,天天跟我们谈文化,他自己对中华文化特别特别有心,他自己多年的收藏,他也成立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也是做公益,他希望把整个中华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当然文化特别像50年的公司,其实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今天题目提到如何让我们这个企业自己的内核,就是产业变化这么大,我们内核是什么,如何能够巩固下来,我觉得企业文化是一个让企业一直持续存在很重要的概念,但是文化不一定是不需要改变的。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在台湾,一直对人家的印象,就是公司好严谨,纪律好严明,好像军事化的教育,方方正正的感觉。所以我们其实要改变,事实上我不能说大家的印象不对,这也是事实,所以我们在整个产业变动过程,好的文化我们要继续保留下来,不太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太严谨了,太自我设限了。

  我常常讲人被框起来就是一个囚字,中国字非常棒,所以很多的创新,就没有办法被激发出来,其实内部这几年永远在谈创新创新再创新,我觉得整个企业在内核的改变,三个点。第一个就是刚才谈的观念要改变,我们自己内部观念改变了,每一个人都说要敢想敢做。

  第二个核心应该是任何产业都一样的,人才是最高的策略,在人才部分,过去几十年来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要创新有困难,所以我们大概用三个方法,第一个尽量还是培养内部的人才,第二个想办法引进外部人才,第三个就是找外界来合作,所以我们这一两年找比较好的学术机构,像3D打印技术,更先进的技术,前面两个方法太慢了。

  第三个我认为比较让整个企业持续下去,你要扩大市场,你这个事业还是要不断能够扩大,因为这样品牌才能够持续下去,扩大市场,大家都是企业家,不管是组织方面调整也好,营运策略也好,渠道开发也好等等,扩大市场很多要去做的,所以我认为整个品牌,好的文化,中华文化也是我们集团一直不断在推广的,内核部分刚才我提的这三个,从观念开始,人才,再就是把自己所处事业持续扩大。

  主持人:好,谢谢林总,讨论到这里,我发现谈文化是个危险的问题,因为每个人谈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比如黄总说的文化和张总说的文化有一点不同,但是到林总又是另一个层面,我们问陈总,看你怎么说。

  陈鑫: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谈品牌?品牌的相反就是代工,这边我跟各位讲个小的典故,我们在几年前几位朋友跑到夏威夷去打球,打完球之后跑到沙滩上去散步,对面来了一个人个字很高,我一看,觉得他就是麦克戴尔的老板,我回去跟朋友讲说,我刚刚在沙滩上碰着麦克戴尔。

  结果隔天早上朋友就跟我讲麦克戴尔请我们吃饭,他不但请我们吃饭,还租了两艘船,每人一个教练,我就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们是不是要付他一点钱,他说不用了,因为我那个朋友给他做代工的。

  一个iphone做出来,代工赚不到5块,在10年前的时候,有幸我跟几位朋友到中南海拜会曾培炎副总经理,他那个时候跟我谈到品牌,我那个时候非常的佩服他,他觉得中国这么大,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品牌?10年之后我有感而发,我们今天在中国有阿里巴巴,有百度、有联想,这都是国际上的品牌。我想如果我们台湾跟大陆可以合作的话,应该可以制造出更好的品牌。

  主持人:好,谢谢陈总,他讲了一个故事,再讲了一个苹果的例子,其实苹果的例子被讲了很长时间,一个是分工,代工人只能拿5块钱,还有一些渠道上挣的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想往微笑曲线上走,可能也是要说个话题,我们再听听黎总。

  黎明楷:确实黄总开了一个很厉害的头,说文化,其实我理解这个是最高境界,就是品牌的内核是文化。目前来讲,说我们的企业在大陆的情况。我们内部文化只敢往内部推,不敢往外面推,就是自己有很多内部的活动,把内部的文化传达给员工,为什么?

  我们很害怕,老板出去是代表了一个文化,但它的员工见到客户的时候又是个负面的文化,就是跟老板风范不同,所以最后还是先推内部的文化,如果慢慢员工都成熟了,都能理解这个问题,在外面去表现出来,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企业文化推出去,现在还没有那个最高境界,去不到。

  现在就是考虑质量,就是跟陈总说的质量问题,我想质量其实某种程度在大陆来讲,也是现在面对品牌的问题,之所以大陆制造的东西,不容易在世界上能建立品牌,因为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有些粗糙,你质量不好,在外面建立品牌是相当困难的。

  我刚才说是做中介代理,质量方面第一个就是安全,先要保证你的质量安全,人家在你这里买卖不会出错,出错了你要负责,交易安全,最基本的东西。第二个就是效率,就是你效率要快,人家觉得我通过你做一个交易就好了,又安全,又快,那就足够了。

  回答完第一个题目互联网,交易效率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能提高的,刚才说的配对,但只是对交易安全方面,互联网是帮不到我,新科技也帮不到我,交易安全方面只能通过公司本身有一定法律概念,也有一定控制,要求员工要做到什么东西,这样你才能做到交易安全。

  但是在企业方面理解,我在大陆方面回过去,为什么大陆的品牌质量不好,就是执法不严,导致我们在世界上没法把我们的品牌建立起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在这方面不只是企业做,政府也要协助去推一把,才能把中国制造品牌打出世界。

  主持人:好,谢谢黎总的分享,我把黎总往文化上面归结,应该说的意思是文化有一个载体,很好载体就应该是产品,这个产品一定是质量过关的产品,比如我们中国制造,现在在国际上大家听说是中国制造,就会觉得是个低值的代表,如果有一天说是中国制造我们很骄傲的话,可能文化传递会更好一点。

  给大家剧透一下,前不久大家都知道在中央电视台有一场赌局,就是雷军和董明珠打了一个赌,你们都知道,5年后小米能不能超过格力空调,当时两个人在那里,一个是马云,一个是万达王健林,让他们选择站在谁一边,马云率先选择站在了董明珠那边,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跟我合作肯定赢,王健林站在了雷军那一边,我跟王总聊天,他说我也是想选择董明珠,因为马云已经选了,我不能选了,我说为什么选择董明珠,他说有中国制造这是有力量的东西。

  在两岸三地大家有一个说法,香港是做服务,台湾设计比较好,大陆制造,这三个能形成一个铁三角,首先大家认为是不可以形成一个铁三角,如果真的是一个铁三角的话,企业在这里面能够怎么样借力,或者做一些什么,如果真是大陆靠制造的力量和底气,我们这次从陈总开始,你其实也不完全是一个产业,你是投资的。

  陈鑫:刚才主持人说中国制造意味着不好,其实不是,像中国制造,尤其像纺织品现在是非常好,各位如果到美国,美国百货公司大概分成五级,前面第一级的就是马克斯,里头有很多衣服都是中国制造,给各位一个参考。

  谈到这个主题,台湾设计、香港服务、大陆制造,还有一个大陆的市场,还有大陆的资本。中华开发为了应变这个局势,所以中华开发从前年开始,就慢慢在大陆布局,到今天总算有点成果了。跟各位报告一下,就是我们在华南,我们跟福建省成立一个股权投资基金,20亿人民币的股权基金,第一次结账10亿,我们大概7月份就可以开始。

  我们在华东跟江苏省高科技投资集团也是成立一个华东基金也是20亿,另外一个成立华北基金了,现在已经选定合伙目标。刚才讲中国跟台湾,在中国开发里头有一个字,听说是韩国人讲的,韩国人非常的担心,就是大陆跟台湾联合起来,我们前天到工业园区去看的京东方,做面板的,介绍人第一名是韩国,第三名第四名是台湾,第五名是京东方。

  所以我在想,因为我自己曾经代表我们公司做友达的董事,如果哪一天友达以它的研发能力,它的设计,再加上京东方的制造跟它的市场,我想绝对会变成世界第一,这是我一点小小的看法。

  主持人:联合起来铁三角其实是非常有前景的,我们听听林总。

  林乐萍:刚才陈副董谈的都是投资,以我们亲身的经历,因为我们自己,虽然刚才谈50年,到大陆来大概二十几年,刚才提的过去一直谈铁三角,当然我们在香港是没有任何营销、制造。大陆跟台湾两地,其实这几年来,已经可以突破这样的框架。

  大陆这几年不管在研发能力也好,各方面服务也好,我觉得有很大的进步,不再是以我们集团的层面来讲,不再是所有台湾设计,我们其实蛮多产品是在大陆设计的,过去在谈制造,大家会认为,大陆工资特别低,所以几乎集中在大陆做制造。事实上针对这些所有的,不管整个经贸的自由化,WTO等等一直开放,事实上打破了很多原来所谓成本的考量。

  另外当然还有一个,这几年大陆工资其实也不断一直在上调,这是政府整个大的政策,台湾已经非常非常久,很多的薪资是不动的。因为基于这些大环境的表现,事实上在制造上面不再是大陆制造,我们台湾也有制造给大陆,大陆也有制造给台湾,其实它是互补的。

  刚才谈的研发也是这样的概念,服务当然以我们这个行业来讲,台湾有台湾的服务,大陆有大陆的服务。所以在刚才谈铁三角的概念,我个人认为,以我们自己的行业来看,它更重要应该是在资源整合跟资源共享这个部分,我们认为最重要。

  主持人:谢谢林总,还是延续你的观点,现在创新时代竞合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了,刚才说了其实铁三角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微妙,就是没有那么清晰了,就是说制造设计服务的边界变得模糊,模糊边界之后,我们想它会产生什么,一定是融合。那融合的力量是会很大的,你刚才说这些整合都可以在融合过程中间实现,我们听听张总,张总还在倒时差。

  张杰:我非常高兴刚才陈先生说中国制造不代表质量不好,尤其是纺织品服装。现在想买到一件不是中国制造的纺织品很难,而且实事求是也确实。在品牌上是有差距的,所以说从质量角度来考虑,制造角度来说,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国的制造就是低水平的。

  另外我也不是十分赞成刚刚你说的铁三角边界的划分,如果说一个概念还可以,我觉得对于两岸三地区域发展,核心未来总体关键的发展,还是在大陆本体,这是台湾、香港无法代替的,无论是设计也好,服务也好,因为中国这么大国家,这么大体量,如果在设计上,在服务上不能够有所进步,制造业是没有前景的。

  但是这三个地方的互补是一定的,因为尤其是台湾和香港,它们国际化的路走的比大陆好,尤其人才国际化的理念,我觉得更重要从台湾角度,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现代制度的结合,我觉得对大陆有很多借鉴的意义。

  总体上我还是觉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中国,否则我们是难以实现中国梦想伟大的事业,更重要我也觉得作为未来从设计三个分工角度来看,我们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个方面,其实中国还是更多立足于全球,从全球视野谋划,在哪儿设计,在哪儿制造,最终关键是提高你竞争的优势,比较优势在哪里,像我们恒天做纺机,也是选求布局,我们有在德国制造的,所以这个理念也不是模糊,未来中国的发展一定要基于全球,但是相信两岸三地合作和互补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而且有很多潜力可以挖。

  主持人:谢谢张总,你说了一个非常对的观点,我从大家频频点头已经看到了,两岸三地未来的发展,大陆肯定是个核心的发动机,但是我们基于两岸三地一定要立足全球,我们听听黄总。

  黄怒波:在当下应该说两岸三地就是一个经济板块,只不过每个经济板块里的特色不同罢了,因为各自发展历史都不一样。当然了,首先有一个东西要承认,从台湾也好,香港也好,它们可能企业的契约精神更比我们强,大陆还是属于一个驯化的过程。服务业也好,设计业也好,都要有一个非常强的知识产权精神,我们现在还是欠缺的。

  所以在这个方面可能要向台湾、香港都要学习,但是现在因为互联网时代,我们现在做旅游产业,突然发现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服务业的国家,没有这个概念,一直制造。谁是?一看法国是,西班牙是,香港是,这样的体系。像我们打造那么多家村以后怎么办?我们发现不会管理,为什么?因为没这个人,人才在哪里?我们突然发现全球。

  我们到西班牙看,一个马,一个岛,它经济不好的人才大量过剩,我们最近全面在谈判,很可能就签完了,他排行业前四位都想进中国,我就要他的人才,服务业管理体系经验。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内部小的分工,我们应该把两岸三地看成一个板块,我们在这个板块基础上,面向是世界的市场,有竞争,有合作,但是无论如何,已经到了大陆的企业,直接跟国际上,不管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也好,设计,直接融合。所有国际上大的设计单位、设计机构都建在中国,我们现在选这个酒店,全球大的顶尖设计单位全在这儿,或者说服装设计。

  我们夏华最近做一件事,找了200名设计师纳到他的旗下,来中国专门给你这样提供一个设计,那提供一个设计,发现都在变,全球在融合。但是一个大基础,下一个十年一定是市场在中国。我到法国看,法国的经济很不好,去年的贸易逆差400个亿欧元,经济再回升除了旅游之外挺难的,我到拉美看,拉美一直动荡,中国到了7.3%,我们就觉得悲观了,这在全球哪有?我们做民营企业这一代人,最近我们心情好在哪儿?

  我们特别看好这十年,这十年一定是培育出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十年,一定是,传统的就要过去了,熄火了,新的一定要出来,新的城镇化,新的市场出来,市场哪里,技术就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所以不管从制造业、服务业、设计业,这十年会是在世界上形成非常非常棒的板块,当下在这些服务业和设计业,还是要学习台湾、香港的知识产权尊重的精神,还有企业家契约精神,这是我们学比简单造机器更应该,谢谢。

  主持人:刚刚提到夏华也是建了全球设计师中心,跟一些设计师签约,把设计的东西搬到中国来,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打造黄总说未来十年新的增长动力的过程,今天我们因为三个话题谈得很不错。

  黎明楷:我也没多少补充,刚才张总说得非常好,就是既然融合,不应该有分得很清楚的,你坐这儿,我坐哪儿,那只是一个初步的分工,根据我的经验,以前真的这么多分工,但经过这么多年,我觉得其实大陆的员工都成长得很快。

  打比方说,我们以前来大陆的时候,官员是香港派过来的,下面都是大陆的员工,现在过来,好多大陆人成长起来了。所以包括研发也好,就是服务也好,如果他成长起来了,也别分他从哪里来的,他能做的就让他去做。但是中港台本身有一个优势,最高理想也是全球的融合,讲中文大家沟通比较容易,融合起来还比较方便,来个老外好多员工跟他沟通不了,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先就中港台的融合,我觉得没有分什么边界的。

  我只是发现都有大概趋势,就是想觉得中国我们发展当中,应该向发达国家去演变,把我们的产业链,以前都是制造业这样的比例还是不少的,希望把它转到第三产业服务业上面去,某程度上,我觉得中国是摆脱不了制造业的,很难摆脱制造业,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如果不做制造业,全做服务业,全球也没有这么多人让你去服务,不容易。

  中国摆脱不了制造业,但是我们怎么能在制造业多中,赚取多一点钱,这个就跟刚才陈总说的,我们怎么在产业链方面,能多增加一些高价值含量的服务进去,能让我不止是在下面做生产拿一部分钱,还是前面那些钱都赚到,变成我们从整体在世界上可以说占得便宜多一点。

  主持人:好,谢谢黎总,最后还有一点时间,请在座各位对你今天整个论坛,你的观点做一个总结,大概用一分钟的时间,陈总已经准备好了。

  陈鑫:中华开发过去几十年来已经投了几千家公司,目前大概还有投资300多家公司,像台湾大的品牌,像台积电,像宏基电脑,这都是我们的投资户。我们很希望把这个经验移到大陆来,跟大陆的龙头产业结合,培养出世界级的公司。刚才谈到很多人才,我们中华开发的投资部60%是台湾大学毕业的,台湾大学大家都听过,我们也用了很多大陆人,其实我们在美国的总经理就是四川人,他是从四川到美国,然后在哈佛大学读了学士跟硕士。

  我们其实派在上海的是北大毕业的,他也是台大毕业,也是北大毕业,我们资深的员工都非常优秀,我们总经理是哈佛大学,他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双硕士。我们派在韩国是斯坦福的,我们派在香港是斯坦福的,所以基本上中华开发开发投资部是人才济济。

  最后我想跟各位分享的就是,过去多少年来,我有一年最多跑大陆跑二十几趟,这些年来至少跑大陆超过一百次,我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就希望把我们的经验移到大陆来,可以跟大陆的金融公司合资成立一家银行,在中华开发企业金融跟投资方面的专财,让两岸金融机构或是大家有更好的公司。大家常常讲,两岸合起来到世界上赚世界上的钱,希望愿望可以早日达成,谢谢。

  主持人:陈总的总结陈词时间基本上是个广告时间,我们听听林总。

  林乐萍:一个产业我认为它要持续一直能够成长下去,能够把自己品牌经营得越来越好,还是要内外双修,在内部就是把自己企业文化好好扎根下去,对外就是今天题目提到,如果应对整个产业的变化,跟着潮流走。

  简单讲一下几年前,我们请了台湾一位知名博士给我们做演讲,几年前他演讲里面两句话影响我们很多,第一句话就是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第二句话不继续做本业,但又不脱离本业,这两句话当时听到很震撼的感觉,因为我们是个传统企业。

  我们常常在想,我们到底未来要怎么办,一直在想这问题,但是这两句话让我们这几年其实做了很大的改变,震旦是个50年的企业,50年的经验可能是资产,但是也很可能是包袱,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改变自己,强迫自己去做,不敢做的事情来突破自己,谢谢。

  主持人:谢谢林总,其实一个传统企业拥有无论资产还是包袱,只要你坚定的相信就可以看见未来,我们听听张总。

  张杰:把握未来其实困难的,但是做正确的思考,正确的行动有时更重要,我觉得要把握未来,大概四个方面是需要思考的。

  一个互联网,一种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具有移动互联网的思维,要深刻理解互联网对人们需求的变化,以及实现需求方式的变化,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和变化,还用传统的思维来思考现在的商业模式,可能你死在哪里都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对技术的变化,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等技术变化的革命性技术的变化,要有高度的敏感,绝不要选错标准和选错方向,否则可能你也不知道死在哪里,就跟前两天诺基亚总裁说,没觉得我们南理做错。

  第三个提供免费产品,谁能提供免费不要钱的产品,微信免费,现在美国要发一个wifi免费给全球用,谁将提供免费产品,谁将是市场的领导者。第四个文化对企业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对企业和企业家本人,过去挣钱靠胆大,以后发展一定要靠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家,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能够长久的。

  主持人:谢谢张总的总结,四个方面的把握,我想把握四个方面,不仅是为了知道自己死在哪儿,而且是要知道自己能走到哪儿,我们听听黄总。

  黄怒波:感谢又来咱们高峰论坛,每次题目不一样,这届题目扣到当下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的题目,转型,好多人没意识到,实际上现在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下一个主流的词,挺不容易的,原来大家有争论,就跟改革一样,现在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做民营企业的特别支持这个。

  刚才我们林总讲了一个观点,林总震旦公司是50年,面临着转型,要承重的压力。但是我们这些人,年轻的土豪就是最多20年、30年,所以对新的东西变化是最拥抱的,所以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对这次改革是最支持,整个社会改革,对转型也是最欢迎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历次调控、金融危机、不确定性,国进民退,都是给民营企业增加的无限的压力,但是中国民营企业了不起,在这种压力之下都成长起来了。

  所以说在中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巨大国家又在转型的阶段,我们民营企业都很支持。这个对比到欧洲我发现,没有这么敏感,没有这么敏锐,这个可能就跟企业过于庞大,过于老,它对转型的敏感度和它的困难都有关系。

  所以我在想今天题目特别好,在这个当中抓这个转型,像中坤向互联网转,我们战略目标10年内一定做成全球的受尊敬的度假品牌,这个品牌最后形成了,所以北欧十年内一定不举办,中国最大的,我们跟台湾都在合作,这样的话在转型当中,完成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的建立,我坚信这一点一定能实现。

  主持人:好,谢谢黄总,还是要给黎总。

  黎明楷:非常简短,总结还是想说回融合方面,融合有一个要点,就是政府确实一些政策方面需要配合,因为我想黄总跟张总不一定知道,因为你们在大陆企业,我们中台的企业,某程度在大陆我们还是看在外企,没有把我们当成一家人,很多有一些行业还是有准入的限制,是进不了,包括互联网的电商行业,我们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如果想加快我们三地的融合,最好从政策方面把我们看作一家人,那就好了。

  主持人:时间原因就讨论到这里,可能可以再做一次对话,我们感谢今天场上所有的嘉宾,感谢在座各位的聆听,谢谢大家,这场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