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专家专栏更多 > 叶檀 > 正文
 
股市本就积垢多 股改何处惹尘埃?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1月24日 15:38
叶檀
    第19批股改公司名单共46家公司,赶在鸡年之尾迅速出炉,单批家数创新高,股改驶入快车道已是不争的事实。

    股改行程近半,反思伴随至今。最早的反对股改的声音虽然渐趋消散,但市场对于股改中新产生的弊端以及未除的积弊的思考,却从未停止。股改应该夯实制度基础,股改不能回到政策市,还有对于股改成功标志的探讨,都可以看作是此类反思。

    最近有一名为《股改蒙尘强政府与弱市场间不对称博弈》的激愤之作颇有意思。

    作者总结出股改三大特征———行政权力大规模介入股改,神秘资金形成了市场托市的无形之手,市场的投机欲望与投机机制被有效激活;三个重大缺陷———对流通股股东的权益缺乏应有的与有效的保护,非流通股股东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最大赢家,股改没有成为提高中国股市内在质量的重大契机。由此,作者提出股改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一是制度变革与市场融资的关系;二是稳定市场与稳定预期的关系;三是基本制度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关系。

    反复看了多遍,总觉得作者并非剑指股改,而是中国股市。须知,作者所提出的都是中国股市的老大难问题,而不是股改后产生的新问题。作者的意思似乎是,股改是一个重生的净化器,应该洗净市场上的一切污垢,这样的看法未免乌托邦。正因为如此,作者所提出的建议虽然句句有理,却缺乏操作层面的支撑。中国股市本来积垢甚多,所谓股改蒙尘”之说也就显得有些夸大其词。

    股改只是中国股市改革的关键一步,必须也只能立足于现实的市场环境,既起到部分的净化作用,却也天然带有这一市场的原始印迹。作者在2004年也曾主张以资产净值定价方案减持国有股,很难看出这一方法与目前的股改相比,有什么地方更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

    出于不同的观点、利益、视角,而产生对股改的不同理解,本属自然。但我们是否应该深入追问,除了股改,目前还有没有更好改变股市制度性基础的办法?重提国有股减持,抑或将国有股“冷冻”起来?

    另一方面,从中国证券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各个金融机构都在“创新发展”的现在,股市的资本集聚与配置功能萎缩,难免被边缘化的命运。事实上,即便一些反思非常在理,但在央行的短期融资券、发改委的企业债发行形势大旺、融资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在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投资者屡屡破题的情况下,在股市边缘化已成迫在眉睫的危机、大部分投资者与券商亏损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也只能穿上永无休止的“创新”红舞鞋,随势起舞。

    于是,我们看到有关监管部门一方面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难免在具体的改革举措与推进速度上,暗度新股发行与再融资之陈仓。本世纪初,美国股市丑闻爆炸性发作时,美国总统布什一方面疾言厉色谴责作弊者,另一方面却允许上市公司在规定的时限内重递财务报表,这种变通的办法,未尝不可以视为对于上市公司的私通款曲。

    一个台下的激进者上台后往往变成稳妥者有其现实理由。激进者希望达到理想状态,而务实者往往在现实种种约束条件下进行次优选择。一面清查、一面整顿、一面埋单、一面开放、一面规范成为股市的常态,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说目前的股市是政策市,那也是正在向市场市转变过程中的政策市,尽管这一过程可能相当漫长。

    笔者无意质疑或为人辩护,也可以肯定一个从长期来看无法规范的市场不会有前途。但在那之前,我们应该树立一个纵向的坐标轴,将股改之前与之后的成效进行具体对比,这样也许会更客观一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