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报道“永乐国美联合矛指苏宁”,再次将家电连锁业“飞行加油”模式的商业形态告白于天下。所谓“飞行加油”模式,不过是连锁业巨头急剧扩张之时对供货企业的压榨模式。
2004年的商界流传着两句惊世之语,一是创维黄宏生所说,“卖彩电的不如卖白菜的”;二是国美李俊涛所说,“地球人都喜欢低价”。
把这两句话合起来,构成了家电行业的现状:掌控话语权的渠道商,把供货商硬生生逼成了卖白菜的小贩。其实,地球人都知道的另一件事是,由于家电供货商被中间渠道牢牢控制,不得不受制于下游的苛捐杂税,也由此出现了商界另一名言:“渠道为王”。言下之意是,只要谁控制了渠道,谁就扼住了供应商的咽喉。
由于渠道比产品稀缺,供过于求、普遍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家电产品泛滥,使得这一趋势急剧蔓延。
因此,供货商进入零售渠道之前,必须忍受一系列的“盘剥”,制造商各种各样的返利名目众多,月返、季返、年返、过节费、促销费、进场费、展台费、广告费、淡季奖励、工程奖励、价格补贴等,家乐福甚至在法国国庆节时向供货商征收过节费。所有这些费用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对零售店利润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家电连锁企业的疯狂扩张,导致一个区域内集中了太多卖场,造成竞争激烈和顾客分流,单店顾客流量下降。AC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零售商,无论是跨国零售集团还是本土连锁店,普遍面临消费者忠诚度较低、单店消费规模下降的巨大挑战,2005年前5个月,边际毛利同比出现下降。受此影响,国美控股的股价下降了12.8%。而在随后的7月6日,苏宁的股价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表明国美、苏宁等家电销售巨头的扩张模式已经受到考验。
一方面是资金紧缺,另一方面,对于连锁销售企业而言,现在正是跑马圈地、获得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时刻。因此,家电连锁巨头毫不犹豫地将扩张成本转嫁到制造商头上,依靠占据的资源、对供应商的压榨性掠夺,并试图并吞供应链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制造与销售环节视若寇仇,绝对不是良好的商业生态。给予连锁企业价格优惠的前提,是家电厂商通过收购合并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递增。但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当规模经济效应发挥到极限时,会出现规模效应递减的现象。现在家电制造商已经受困于上游成本上升与下游渠道不畅,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家电企业规模效应递减,而家电连锁企业也势必受此影响,跑马圈地的钱尽数由供货商承担、“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好事时日无多。
事实上,供货商与渠道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供货商几次内部关门会议商讨对策,而据《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永乐董事长陈晓也表示“家电卖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对上游供货商的‘掠夺’”,“剥削供应商无异于杀鸡取卵,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不合理行为”。
让我们加上附注,剥削供应商的发展方式注定无法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