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股改的战略目标是为中国股市的市场化奠定基础。就像一个辛辣的讽刺,在近期股改上涨行情中大获其利的,主要是投机客和咸鱼翻身的ST股。
七月份以来,几乎所有ST股均走入上升通道,绝大部分ST股的涨幅在80%以上,其中涨幅超过100%的有34家,占到ST公司总数的1/3;继ST丰华25个涨停后,ST新智也连续拉出16个涨停板。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基金重仓的大盘蓝筹股上涨乏力。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当然不可能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股市未改投机市与政策市的本质,因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显示出关注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一面。但现实是无情的,政策层面寄予厚望的大盘蓝筹股,远未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投机客挂念的是ST股的涨跌幅度,而对沪深综指等正常的股市温度计弃之不顾,这说明在政策与市场预期之间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说到底,ST股之所以能成为投资宝藏,是因为政策赋予其相应的价值,是政策市的延伸后果之一。在中国上市行政审批内核彻底改观之前,仅作为壳资源,ST股就有其价值。并且,与中国股市积弊相同,国企在ST股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考虑到就业、稳定等社会因素,政府对于ST公司的退出有所忌惮,而更倾向于选择重组、注资等方式,试图使ST公司浴火重生。近期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条款可资为证:绩差公司可“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意味着重组方只要注入优质资产,就可以获得流通权。这一方案不但催生了新一轮ST重组概念的炒作,更是对进入ST公司可获得优惠条件的明显暗示。去年ST东方就曾获得政策的特别关照,将出售股票所得收入10.03亿元记入公司资本公积金,相信这一优惠举措并非后无来者。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为免退市之忧,每年向ST公司注入一定量的资产,作为保命之本。
有这一切作铺垫,对ST股的豪赌不可避免。投机客用游资投机于政府对中小国企、对ST股的政策,很明显,他们得手了。经过多年的历炼,他们对政策的解读,对于决策层心理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决策部门有理由沮丧,本以为股改是一帖清醒剂,是资源化配置的开端,却不料引发了新一轮投机。
资本市场的实质是什么?按照熊彼特的解释,市场是这样一种机制,它把人们关于同一事物价值的许多不同的主观测度揭示出来,从而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实现价值均衡,如果这一均衡最终能够存在的话。资本市场的实质就在于它最初是用来揭示人们关于资本品的许多不同的价值判断的机制。
所以,ST股成为中国股市的明星并不奇怪,如果大多数人依据经验得出了ST股价值不菲的论断,并很快付之于具体操作,那么在短时间内,ST股就能称霸资本市场。就像一个银行抢劫犯回答法官为何抢劫的理由是,“因为那里有钱,大人”;投机客的回答肯定如出一辙,“因为那里有钱生钱的空间,大人”。
当然,理解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一个投机客占据主导的市场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个积极健康的市场。但行政市的主导格局不变,ST公司的生存机制不变,中国股市的ST股投机风潮,就永无落幕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