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以公函的形式向一些基金公司发函,以做“中国基金股标投资风格分析”课题为名,要求向美国投资研究机构和国际基金评级公司晨星提供业务数据。这种做法引起了国内基金公司的不满,他们以商业与安全为由提出抗议。证监会则对应以“委托晨星做这类分析是为了维护行业利益”的大帽子。看来行政管理与国际先进经验的这两手确实管用,人在屋檐下的多数基金公司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在笔者眼中,这不过是唯洋和尚能念经意识的又一翻版。
选择晨星“主攻”这一“课题”的理由可谓堂皇:一是其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二是其与基金公司将签订保密合同,无安全之虞;三是晨星在该项目中并未获益,无商业目的。
晨星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一家投资研究机构和权威基金评级机构,在纳斯达克上市。鉴于远东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2003年2月,成立亚太区暨中国总部。
一家上市的商业公司当然要对投资者负责。就在今年4月的一个颁奖典礼上,晨星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Joe Mansueto还言之凿凿,把投资者放在第一位。至于如何放在第一位,当然是扩大核心竞争力,即提供越来越多的“精确的数据,准确的分析”。正如Joe Mansueto先生所说,“在我们的固定收益投资里面,数据库和我们最核心的技术是我们最大的支持”。
按照常理,此次晨星公司费尽心力得到政府课题,当然是为了做大核心数据库。可晨星深圳公司总裁田劲偏说,“我们并未从中得到任何利益”。看来,晨星铁了心想当我国资本市场规范中国基金业的活雷锋。不知晨星屡屡给上市公司管理评等,给基金公司评级,甚至推出中国基金指数系列,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商业活动是不是这种意识的延伸?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外来和尚的诚信纪录。2004年9月,因为未能及时修改其公布的某只公共基金的不准确资讯,面临美国证管会方面的民事指控;同年12月,由于有关401(k)行业的潜在利益冲突问题,美国证监会再次对晨星旗下的两个部门展开调查,核心是在向共同基金出售其他收费服务的同时,晨星能否对共同基金给予公正的评级;2005年5月,晨星投资咨询部门Morningstar Associates收到美国劳工部的正式调查文件……
看来洋和尚也并不是很干净。美国监管部门倒是清醒,反观我国的一些监管者不仅替晨星开脱,还替晨星打扮,更替晨星驱赶同业竞争对象。人们有理由问一声,这样做的原因究竟何在?如果说,2001年实行会计双审制,还因为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丑闻尚未曝光,难免对洋和尚崇拜有加,那么,在除去外资神秘面纱之后的今天,在市场对公平监管者的呼吁成为集体呼声的今天,为何有关监管部门不能与民俱进?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一方面说是为了行业利益公开数据,另一方面,却让晨星与相关基金公司签订保密合同---如果数据可以公开,晨星完全可以查找公开资料;如果不能公开,有关部门凭什么强迫国内基金公司向一个商业竞争对手公开?即便有关部门不顾一切地相信这家公司,国内的基金公司凭什么相信晨星?
市场中介机构的商业利益无法忽视,在资本市场抢先推出指数建立核心数据库意味着在市场先着一鞭。国外基金抄底闹得A股市场人心不宁,各个内资外资公司抢滩战烽烟正起,在这关键时刻,有关部门不是出台政府呵护自己的内生市场主体,反而借着行业利益的由头,对这样一家全外资、主要面向国外投资者的市场评级与研究机构情有独钟,实在匪夷所思。莫非洋和尚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