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股市就不能不谈到中国经济,常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中国股市似乎也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一样,与GDP增长反其道行之。从1997年到200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以上,据说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那么为何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股市牛市为何迟迟不能到来?
一、股市牛市为何迟迟不能到来?
我认为,其实看GDP不能简单看数字,从运输、资源消耗有时甚至负增长等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将远远达不到官方数据的水平,政府的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失败的。
这一点,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重新走上加速增长的通道:2002年增长8%,2003年增长9.1%,2004年中国经济仍维持与2003年近似的超过9%的增长率。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在2002年以来,在多种矛盾纠缠和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出乎超过99%以上人们的估计,出现了如此令人吃惊的加速增长呢?
理解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加速增长,就必须理解2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一是制度变革释放的有效需求增长推动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市场化过程的计量口径的变化带来的数字的增长,二是建立在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市场需求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对于经济增长而言,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主要的实际功能,就是调整中国以前以重工业为主的投资方向,通过放权让利提高居民在财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从而提高单位和居民对于最终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向前推动了消费品生产的增长,使得经济增长从国家强制进行工业化积累、重点进行资本品生产的经济战略逐渐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品的生产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放权让利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推动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一动力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大规模重复建设并为以后大量国企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埋下了伏笔。
此外,中国经济增长的市场化过程把原来在单位体系内进行,作为福利而出现的很多作为福利的第三产业推向了社会,计入了GDP,同时也使得很多作为市场经济成本:律师、污染治理产业等出现的产业行业不断发展,导致了所谓新增社会财富在数字上的虚增。
二、房地产:决策者错误的选择
为了解决面临全面过剩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国家从1998年前后开始启动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非常多的重大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游产业和周边产业的发展和投资的增长。这不仅仅包括建材、水泥、装修业、钢铁业、电解铝和氧化铝等行业,甚至进一步推动了更上游的电力、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和投资。不仅仅如此,周边高度相关的石化工业也得到推动。于是,中国以国有垄断型企业为主体的基础行业出现了普遍的扩张,价格出现了飞涨。
现在让我们来反思一下,为何最近几年大蓝筹股为何曾经走得那么红火?五朵金化分布在哪些行业,就一目了然,这一切都是决策者大规模启动房地产的产物,所谓的行业繁荣,景气周期具备多么不可思议的脆弱性?反映到二级市场,那么曾经高高在上的股价后面,就真的是价值在推动吗?
这样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从此陷入两难。如果中央政府大幅度提高利率,进而抑制房地产消费需求,那么房地产行业就可能崩盘,从而扩大到相关行业和整个社会,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即便不出现这种极端的情况,一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由于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饱和并且日用品需求增长潜力很小,而中国国内由于两极分化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将更加严峻,产业升级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和高技术行业基本已经被国外控制,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那么接下去,将是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对于银行来说,大幅度提高利率将可能导致房地产需求的大量萎缩和银行坏帐的大量产生,这将极大的打击中国银行业,甚至导致在2006年以后中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并引发进一步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三、牛市基础何在?
股市要有大牛市,我认为经济要有增长动力,要有活力,或者是30年代美帝国主义那种破坏经济后的恢复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两个选择,就是从消费品加工业、装备工业和重化工业升级,即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但是目前实际情况看来,我们的现状不乐观:
1.中国的装备工业及其研发能力,通过合资合作和进口品的竞争,逐渐被边缘化或者被摧毁。
2.由于以权力和资本来主导的财富分配方式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
这两条路基本被堵死。
谁来拯救?
四、为什么会有不负责任的市场?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出发,政府是种公共契约产品,它虽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应,但一个负责任、良性运作的权利机构,有利于发挥经济结结构的最大效率,因此可以算是一种润滑剂。而在一个成熟的社会,政府的职能不是参与者,而是一个制度的维护者,积极维护机制运作,负责任而不是逃避应当应当承受的公共职能。但是很抱歉,现状让人很不满意:
1.这几年,中央政府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财政支付危机,加快了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其核心内容都是政府“甩包袱”,所有社保问题的负担重心,逐渐转移到老百姓身上。这使得老百姓在支出增加、失业可能性增加的预期下,进一步紧缩开支,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程度,加深了危机。这是真正的危机。同时这个危机也带来严重有效投资不足,请注意,我用的词语是“有效”,依照我个人的经济学体系,我认为只有民间公开资本投资才是有效投资,官方行为的投资本身不具备竞争性和有效性。五年以来、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每年以2成以上增长,但那大部分是官方投资(自己来源于财政手段、发行国债等手段),民间投资仍然处于附属地位,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的副作用,也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心腹大患!
2.回到证券市场,证监会从保荐人、类别表决到全流通的试点感觉都是在推卸责任,把责任,一样“甩包袱”,把这个包袱推给券商、推给股民,推给市场,美其名为市场行为,以市场化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真正的市场化是在于从下至上的市场化,而不是从上自下。
3.对比美国在911股市输血上的作为,我们的政府简直就是一个临战关头怕事的逃兵。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去影响市场,利用自己的财政货币手段拯救市?C拦?911以后,也有过银行大范围向机构融资行为,而是需要国家信用做保障,需要当权者有魄力的让利行为。如果打着拯救市场的旗帜,行利益再分配之实,结果会是如何?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捂在箱子里偷偷进行,美其名保护市场稳定,这几天大盘的连续下跌已经很说明这个问题!缺乏听证机制,缺乏事后严格追查机制,一切全是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