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专家专栏更多 > 黄湘源 > 正文
 
周期性开了个玩笑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08日 10:53
黄湘源
    当周期性逐渐成为股评中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之时,它却毫不客气地同人们开了一个玩笑。

    尽管有人不厌其烦地预计周期性行业业绩已见顶,但实际上许多属于周期性行业的企业非但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反而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它们的报表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令那些自命不凡的分析师大跌眼镜。

    尽管基金减持周期性行业股票一度令部分股票跌得很惨,但总是有一些不听话的周期性行业股票逆势上涨,就是那些一度被人遗弃的昨日黄花不时也会突然来个梅开二度,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市场估值。近期钢铁股、汽车股的亮丽表现就是如此。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显然,这并不是周期性理论的过错。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的,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但是,这并不等于国外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和判断可以简单地拿来套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一个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至今尚为之瞠目结舌的特别的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个“当惊世界殊”的增长还在继续。国际市场上经济周期虽然不可能不对中国某些行业和具体产业发生影响,但对于一些以国内需求为基本市场的行业和产业来说,则显然还未构成影响其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举例来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波动肯定会影响到国内部分钢铁企业的利润,但在国内需求的强劲支持下我国钢铁行业去年还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即使还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这个增长势头估计也不可能很快就会减弱。

    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周期性行业中某些上游产业将形成长期瓶颈,它们的业绩出现国际视野所谓的反周期现象也是不奇怪的。

    问题在于,国内的一些分析师虽然流行自称经济学家,但中国股市同整体经济趋势长期背离,早已不是经济晴雨表而成了政策晴雨表。即使存在某些企业尤其是涉外企业的业绩同经济周期鼻息相通的现象,但就其股价表现来说,则更多地受制于政策的影响。近期,股改对相关股票股价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果离开了中国股市的这个“中国特色”,不仅不可能在解释中国股市的经济现象时交出合格答卷,即使作为一个专业的证券分析师恐怕也会是不合格的。言必称巴菲特的分析师不会没有读过老巴“为景气高点支付6倍市盈率”的教导,可是,不知有多少人由于被所谓的周期性理论蒙住了眼睛而一次又一次地同“6倍市盈率”擦肩而过。

    离开活生生的经济活动和富有想象力的市场机遇,非要生拉硬扯地用某个经济周期模型的绳子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不是经济周期开你的玩笑,而是你自己在开自己的玩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