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专家专栏更多 > 侯宁 > 正文
 
科技证券露馅后谁还在捂?谁还在护?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27日 14:37
    和众多老牌小券商的命运一样,中国科技证券有危机的消息传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笔者有许多老朋友在那里,所以有些担心。去年下半年科技证券总部搬出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迁到名人广场时,我在想:“它可能不至于破产吧”;而年初大鹏证券破产时,我还想:“这可能是几年来大浪淘沙淘掉的最后一粒沙子吧”……但没想到,阴历正月没过,工作组便进驻科技证券,高管们被免职了。

    想挺没能挺过去,想捂没能捂得住。这一天是狗年正月二十七,北京的天灰蒙蒙的。

    事实上,科技证券遭遇厄运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此前,这家公司便有监管层“光临”,来督察过巨额客户保证金的挪用问题。后来,南方证券等大牌券商纷纷落马,被称为牛人”的阚治东先生也做了悲情人物,我便知道,一些更大的“牌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干脆便对此类新闻漠然起来。

    当然,这是悲观的想法。如果乐观些,我们也能说这是尚福林主席有股“刮骨疗伤”的狠劲,所以便掀开了许多原本想捂便能捂住的“盖子”,露出了有些坏的白骨。在这一点上,我是佩服尚主席的,他不仅冒着“枪林弹雨”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股改,而且对券商这“亲儿子”也敢于“大义灭亲”。

    或许也是时势逼人吧,原本能捂能护如今也都不得已痛下杀手了。

    一日,有位所在公司也正在被托管的券商朋友酒后道:“如今,券商绝大多数都没好日子过,能捂‘盖子’的也只有基金了。要不,这些经理们赚钱本事那么面,年底分红就能动辄几十万?”当时他的话给我的感觉是,基金的好日子在让券商们口水直流的同时,也恨得牙根发痒了。因为他们感到了一丝愤怒,觉得券商凋零绝非普通员工的责任,缺乏问责机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由此纵容出的高管昏庸腐败,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谁都清楚,结构和机制这些东西是很难追究责任的,而那些没能“捂住”的腐败高管和众多无辜的中下层员工只能“自认倒霉”。

    想捂的人不少。这两天听说上海一家大券商的老总也在忙着“捂”,甚而因此对我一个媒体的朋友大发雷霆。按这位朋友的话,那简直就怒成了“泼妇”。其原因就是因为我这位朋友在报纸上说人家公司去年亏损了几个亿……

    据我所知,该券商早已被人披露过巨亏数十亿的消息,当时“灭火”便忙了好一阵子。如今仅仅被报亏了几亿,又何至于因此对一个记者的小稿子“冲冠一怒”?

    个中苦衷,或许外界永难知道。实际上,这位老总大可不必如此上火,因为在我看来,在这场由于转轨、体制和经验等造成的中国股灾面前,中国股市守住千点就算不错了,券商能不倒闭就算万幸了,高管能大致洁身自好就算难得了,公司被披露亏损个几亿,又算什么呢?如果钱囊溜鼓,实力巨强,这家券商还用得着跟洋风、忙着引入什么“境外战略投资者”吗?而能否最终被人家看上,我想那也不是亏几个亿这样的新闻能够决定的。

    因此,撇开面子,抓住重组并购的历史机会凤凰涅槃,才是所有老券商的出路。科技证券如此,别的券商也一样。而从国际证券史上看,人家英国有在危机中一年破产近600家证券公司的纪录,所以甭说积弊缠身的老券商,即便是那些轻装上阵的新券商,如果不从体制、管理上汲取“老大哥们”的教训,我以为将来也还是难免会坐上从“捂”到“捂不住”再到哭着被人“拔掉脓疮”的过山车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