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的上证180指数,是用以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新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样本数量扩大到180家,入选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该指数不仅在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成分选择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开性上有所突破,同时也恢复和提升了成分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从而能更全面地反映股价的走势。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达到47%。它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出指数化投资,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促进市场对“蓝筹股”的关注。
上证180指数与通常计算的上证综指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成分指数,而不是综合指数。成分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选样方法挑选出的样本股形成的指数,所以能更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市场。而综合指数包含了市场上所有的股票,在反映市场状况上就存在不少缺陷,比如,目前上证综指采用全市场平均市盈率标准,将不少业绩差、规模小、股价过高的股票包含进来,导致较高的市盈率。据测算,上证18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约28倍,比上证综指38倍的市盈率降低了约10倍。(留源)
背景简介
上证3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一种成分股指数,是从上市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30种样本股票为计算对象,并以流通股数为权数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综合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A股的股价走势。这一指数选取1996年1月至3月的平均流通市值为指数的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其样本股是根据对行业代表性、流通市值的规模、交易活跃程度、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地区代表性等因素的综合考察而选取的。
在上证180指数发布之前,作为上海证券市场惟一的成分指数,上证30指数自199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以来,对市场的综合表征和分析评价、对投资者的投资引导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长期未作调整的上证30指数已显得日趋落后。从样本股规模代表性看,其样本股流通市值占上海市场流通市值的比例,从1996年7月末的33.26%下降至2002年4月的10.05%;从样本股活跃度代表性看,其成交额占上海市场股票成交额的比例,从1996年7月的43.64%下降至2002年4月的6.60%。其市场代表性都已经降低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市场影响和功能发挥日益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