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首页 > 养眼股市 > 正文
 
执子之手 与富携老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0月09日 10:28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人,每月存下1200元开始进行投资理财,每年获得20%的投资回报率,连续40年。那么,60岁时他能积累多少财富?

    答案是:200861900元整。数清楚了吗?是的,两亿零捌拾陆万壹仟玖佰元整。 

    是不是有点瞠目结舌?但这确实是真实的数字。

    当然,这样的存款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也许不会存在在如今社会,但它的确有力地表明:有计划地长期进行理财规划,你的收获将远远超过你的想像。

   
 是与否

    研究资产负债情况,不盲目投资

    现在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些闲钱,但又不知投资什么好,只能在发行国债时起早在银行前购买,说着“我只信国家的东西”;有些人听说现在股票来钱快,一入市马上又连续遇上几个跌停板。想赚点钱真的就像老汉推车那样吃力?

    实际上,对于你手中的财富,盲目的投资大都不会获得高收益,而有条理的规划资产,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但怎样才不是盲目的投资?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长久不变的真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对各种投资不了解分析就进行“分散投资”,那么这样的理财就是盲目的。

    因此,要全面详细研究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来选择最佳的方式为自己“钱上生钱”。

    
甲与乙

    根据自己的机会成本选择投资项目

    经常有朋友会问:买房一次性付款和贷款哪个更划算?

    或者类似投资A或投资B哪赚钱这样的问题。

    实际上,这要根据不同投资类型的人来定。你一定要知道你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保守或是激进?你的心脏是否能承受高风险投资的刺激?

    每个人要进行一项经济行为都有一定的“机会成本”,而对于不同的人,这样的成本是有很大差异的。

    就像一次性还款和贷款哪个更划算的问题,如果你投资能力了得,收益率超过了贷款的利息,那当然选择贷款,现有的资金用来投资。如果你不擅长投资,又有足够的现金,一次性付款的方式就显然更合适。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看看自己的投资“机会成本”,让选择A投资或B投资的成本心中有数,才能推断出自己的投资资金比例。

 
   真与假

    甄别能力和风险意识必不可少

    现在许多人已经有不错的理财意识,一进银行大门就问:我要买点理财产品,你们有吗?对于他人介绍的理财产品,往往听了觉得不错就直接购买,时过不久觉得收益不理想,又大呼受骗。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如果自己有甄别能力和风险意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现在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类:保本保息类、保本不保息类、不保本不保息类。因此在购买前你应该确定三件事:一是这种产品否保本,二是收益是否在一定波动范围内,三是是否挂钩于其他金融标的。如果三个条件都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围内,并且愿意接受最坏的收益结果,这项产品才可以考虑,否则你就可以直接把它的宣传资料扔进垃圾桶了。

    另外,特别要提到的一个产品就是信托产品。现在很多人认为它就是一种保本又保息的产品,因为很多信托产品宣传册上都有着“某银行或某集团进行担保”的语句,这让信任银行的人们感到十分安全。

    但实际上对信托产品仍然有些问题需要确定。例如信托产品的项目风险大小,信托产品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大小,以及担保方的实力,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普通老百姓购买信托产品资金量一般占家庭总资产比例较大,因此要更为慎重的考虑是否适合购买信托产品。

  
  对与错

    理财要有统一的目标和理念

    经常听见有人抱怨“基金被套了,只能做长线了”。这样的话实际上反映了他们理财没有统一的目标和理念。

    投资的理由是要前后统一的,“随时调整投资策略”适用于客观条件变化的情况,理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如果进行一项投资,如基金、保险、信托等,投资收益暂时不理想,怎么办?要客观分析是自己的初始目标制定错误还是判断错误,亦或是市场上发生小概率事件。

    如果购买基金时抱着“长期投资”的目的,那么中间的暂时涨跌不应该影响操作,要避免见风使舵、慌忙卖出的操作。

 
   得与失

    不可为投资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支出

    现在老百姓普遍追求几个亮点投资,如房产、股市。很多人看中了房产的升值速度与潜力,于是将手中的大部分现金都购买了豪华住宅进行出租,一些年轻人将积攒不多的现金投入首付支出上,不但手里的紧急备用金很紧张,而且有的还背上了债务,这些投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千万不要为了投资而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支出,导致出现意外情况而无力应对。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