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林
连续两年虚增利润总额逾5亿元,且占比超过50%……近日,监管部门对*ST普利依法从严作出行政处罚,并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沉疴顽疾,让投资者很受伤。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的“小算盘”作祟:相较于如实披露不理想业绩可能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失去上市公司身份,动动脑筋、改改数据,赖在资本市场便利融资,似乎更划算。在业绩亮起红灯时,一些公司选择铤而走险,想方设法蒙住监管的眼睛,维持上市身份的荣耀。
要彻底根治财务造假,就得让上市公司算明白这笔财务账、长远账:造假得到的或许是眼下年度考核的过关,付出的却是赖以生存的诚信根基,数十倍的财富惩罚,甚至职业生涯的终结。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必然得不偿失。
尤其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健康稳定运行的股市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容不得弄虚作假破坏市场诚信机制,扰乱市场运行秩序,动摇投资者信心。必须对以身试法的造假者重拳出击。
严惩首恶是关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往往是幕后主使者。只有管住这些乱伸手的始作俑者,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的发生。此次监管部门对*ST普利多名高管处以高额罚款,并对相关负责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关键少数”不知敬畏、不负关键之责,则会被依法施以巨额罚款,断送职业生涯,涉嫌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财产罚”“资格罚”并重,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说假话、做假账最终只能落得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