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报道,杭州一网约车车主近日称,自己凌晨四点多接到了一个单子,地点偏僻,赶过去后没见到人,电话打过去还是空号,他怀疑有人搞恶作剧。
车主程师傅表示,事情发生于3月22日4点40分左右,他接到了一个从杭州萧山永利村清静庵到杭州东站的订单。“到了这边就越开越偏僻,直到路灯都没有了,只能靠我的车灯才能看见一个寺庙。”他说,下车看不见人,打电话打过去也是空号,通过滴滴平台发过去的信息也是未读不回。自己等了二十分钟,中途还喊了好几声都没有人回应。
程师傅介绍他是衢州人,在杭州开了三年网约车。去年,他也接到过同样目的地的订单,电话打过去也是空号,他便猜想是否为同一个人下单。他称,因为这次未坐车收费,自己还被扣了50块钱。
3月28日,平台方面回复,考虑到该乘客账号过往存在数次虚假发单的情况,平台已经对他暂停服务。同时针对程师傅在服务过程中受到的委屈,平台将为他发放“顺心补贴”。程师傅说,平台已经撤销了对他的判罚,并补贴了100元。
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认为,网约车平台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平台作为服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乘客和司机的信息有审核和管理的义务。如果乘客空号喊车导致司机受损,平台在管理和监管上存在一定疏忽,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核义务,那么应当对司机的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
不过,如果平台能证明其在信息核实等方面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且损失是由乘客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平台可能会减轻或免除责任。但平台具有补偿司机的义务,毕竟,司机一方的损失很难通过乘客一方得到弥补,平台在未尽到审核义务应该对司机承担补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