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密集披露“注销式”回购方案

2024-10-30 07: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密集披露“注销式”回购方案

2024年10月30日 07: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本报记者 董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19时,今年以来A股共有147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方案,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密集开展“注销式”回购。

  披露回购方案

  在今年以来发布股份回购方案的1474家上市公司中,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有904家。多家公司回购的股份拟注销。回购股份拟注销的公司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3年同期,仅518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份回购方案。其中,442家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其余公司注销回购的股份。

  从拟回购金额看,在上述发布回购方案的1474家公司中,663家公司拟回购金额上限超过1亿元,拟回购金额上限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71家,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29家。贵州茅台、牧原股份、通威股份、伊利股份、中远海控等公司拟回购金额居前。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实施股份回购方案。中国证券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1474家上市公司合计回购金额已超过983亿元。其中,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253家,回购金额超过3亿元的公司有49家。

  回购股份注销

  多家上市公司回购的股份将注销。

  东方雨虹10月28日晚间发布股份回购方案,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拟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含本数),且不超过10亿元(含本数),回购价格不超过19.3元/股(含本数)。

  东方雨虹公告显示,按本次拟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上限10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5181.3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13%;按本次拟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下限5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2590.6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6%。

  从回购股份目的看,多家公司表示,回购是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杰克股份10月2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37元/股。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全部注销,以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杰克股份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为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效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

  多数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开展股份回购。华润材料10月2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6000万元至1.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的股份将全部注销,以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按回购价格不超过10.29元/股、回购金额上限1.1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069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72%;按回购价格不超过10.29元/股、回购金额下限6000万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583.09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39%。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提振投资者信心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变更了回购股份的用途。

  以东鹏控股为例,公司10月25日晚间披露,公司董事会同意变更2021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的回购股份方案的回购股份用途,由原方案“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更为“回购的股份将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即拟对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约1601.88万股股份进行注销并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东鹏控股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公司注重投资者回报,在做好经营的同时努力回报投资者,通过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回购股份注销等措施,增强投资者信心。

  康德莱也变更了回购股份的用途。公司于2024年10月28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议案》,拟将存放于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421.09万股股份由“用于股权激励”变更为“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本次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债务履行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产生影响。

  专家表示,上市公司注销回购的股份,可以增厚每股收益,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锦泓集团披露的公告显示,本次回购股份的用途变更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可以切实增厚每股收益、提高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75.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2%,最高成交价格为6.99元/股,最低成交价格为6.53元/股,已支付总金额约515.71万元(不含印花税及交易佣金等费用)。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