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将加码投资国内资本市场 策略兼顾“势”与“质”
本报记者 孟 珂
8月19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丁学东在《学习时报》撰文称:“要持续加大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的长期股权投资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投资规模。”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社保基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保基金的持续入市不仅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也能带动其他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为A股带来更多流动性,提振投资者信心。
重“势”也重“质”
社保基金重仓三大行业
社保基金会承担着管理运营人民群众“养命钱”的重要职责,截至2023年底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地方委托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等三大类资产权益总额超过6万亿元,已成为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24年来,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超过7%,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那么,今年上半年,看重长期价值的社保基金是如何操作的?随着半年报陆续披露,社保基金的部分新进标的浮出水面。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共有9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出现了社保基金的身影,二季度末合计持仓市值253.22亿元。从持仓比例来看,社保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前5家公司是诺瓦星云、涪陵电力、海泰新光、长虹美菱、华旺科技。
分行业来看,通信、基础化工、电力设备三大行业社保基金持仓市值排在前三位,持仓规模均超20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日益广泛,涵盖了多个战略性、基础性领域以及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方面。
“社保基金的投资策略偏向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重仓行业均是稳定性高和增长潜力较大,且与国家发展战略一致的行业,这些行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投资价值相对更高。”董忠云分析称,一方面,社保基金重仓行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具备政策红利,如近几年大力推进“双碳”战略,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动电力设备行业加快转型和技术创新步伐,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重仓行业具备增长潜力,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如通信行业在当前数字化转型和5G技术普及的推动下,预计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社保基金重“势”也重“质”,其资金投向也被业内称为“风向标”。董忠云认为,社保基金的投向往往能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反映出政府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支持和发展意图。同时,社保基金通常采取长期投资策略,更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价值,其投向反映了社保基金乃至所有长期资金对未来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判断,对其他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此外,社保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其资金规模庞大,为相应的行业和标的带来增量资金,有利于推动A股市场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
多措并举提升收益稳定性
推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
近年来,监管部门致力于推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例如,去年12月份,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目前,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意味着社保基金的权益投资比重有望增加。
3月8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的运作管理,社保基金有望迎来更多资金。
丁学东表示:“聚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抓住宝贵积累期,推动建立稳定的资金注入机制,积极拓展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持续巩固壮大战略储备基金规模。通过稳健投资运营争取较好投资收益,继续发挥好投资收益对基金积累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富基础。”
当前还需要完善哪些举措,在保证社保基金资金安全的同时实现增值?
对此,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逐步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相关政策,确保投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其次,对长期持有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社保基金进行长期投资,减少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最后,可以设立专门的长期投资基金,吸引社保基金参与基础设施、绿色经济等领域上市公司的投资。
董忠云认为,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平衡,第一,持续健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投资监管,并强化信息披露,确保其运营管理及投资工作的合法合规,降低财务风险;第二,多元化资产配置,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根据市场环境、经济周期、政策导向等因素,动态调整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第三,不断加强专业投研能力建设,强化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研究,优化投研决策体系,充分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