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增收不增利 惠嘉生物拟二挂新三板
从新三板摘牌一年多后,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嘉生物)再次向全国股转系统提交申报文件,拟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近日公司收到挂牌审查部第一次反馈意见。
惠嘉生物主要从事饲料添加剂、兽用化药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6.56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196.28万元、4433.75万元。虽然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毛利率下滑,净利润出现了明显下降。
去年综合毛利率下滑
饲料添加剂为惠嘉生物第一大主营产品,2020年和2021年,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72亿元、3.3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28%、51.63%,2021年收入涨幅为24.43%。虽然收入增长,但饲料添加剂的两大类产品毛利率却均出现下降,其中功能性添加剂毛利率由39.45%下降至27.74%,营养性添加剂毛利率由13.48%下降至10.41%。
惠嘉生物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显示,两大类饲料添加剂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受产品结构变动影响,低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提升,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降低,同时,原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也对毛利率造成了一定影响。
2020~2021年,惠嘉生物的主要原料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维生素E化工原料受大宗商品供需影响,均出现20%以上的涨价幅度,由于公司部分产品销售单价未能同步及时调整,因此使得公司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在惠嘉生物各大主营产品中,2021年唯一出现毛利率上涨的产品为兽药,毛利率由17.67%上涨至21.89%。2020年和2021年,兽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5亿元、1.91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9.57%、29.06%,收入及占比均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积极进行业务调整,增大兽药原料药贸易营业规模,故兽药成品营收有所下降。
2021年,惠嘉生物的原料贸易收入同比增长862.87%,收入占比由1.42%增长至10.26%。原料贸易的毛利率由1.62%增长至10.12%,虽有所上涨,但远低于主营产品饲料添加剂及兽药毛利率,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在产品结构变动、原料价格同比有所上涨的影响下,2020年和2021年,惠嘉生物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5.72%和18.86%,2021年同比下滑6.86个百分点,导致净利润下降。
前次挂牌期间被警示
在此次申报挂牌之前,惠嘉生物曾于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6月,由于未按期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惠嘉生物被全国股转系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反馈意见还显示,挂牌期间公司对刘金松入股经销商的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未予充分披露,存在信披不规范的情况。
据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所述,刘金松、杨彩梅、严小娟、曾新福4人为惠嘉生物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刘金松直接持股29.2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刘金松曾参股、控制多家企业,2019年1~6月,刘金松先后将持有的10家参股、控制企业股权全部转出,并退出任职。
这10家关联方大部分位列2020年度经常性关联交易——销售商品/服务的关联方名单中,其中四川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惠诚绿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公司2020年前五名客户。
惠嘉生物表示,上述实际控制人刘金松曾经控制或参股,并于2019年转让的公司,依据规定2020年仍认定为关联方,2021年不再视为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金额的披露。
对此,挂牌审查部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实控人曾入股经销商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名称、入股及退出的时间、金额、比例、定价依据及合理性、入股原因、入股后又退出的原因,是否真实退出,前次挂牌期间未披露为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原因;量化分析报告期内公司与上述经销商及其他经销商的销量、价格、毛利率变化情况,进一步说明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利益或利益输送等。
对于挂牌新三板相关事宜,2022年6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惠嘉生物并发送了采访邮件,但电话接通后为杂音,截至发稿邮件也未获回复。
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编辑 陈俊杰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