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官宣“换帅”
◎ 记者 朱灯花
北交所于6月6日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周贵华。他具有丰富的证监会系统工作经验,此前任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部主任。
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迎首次换帅。
6月7日,北交所在官网正式宣布,近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党委决定并履行相关程序,周贵华任北交所董事长。徐明不再担任北交所董事长,到龄退休。
根据北交所最新更新的董事会信息,董事长为周贵华,副董事长为隋强,董事会成员包括周贵华、隋强、张梅、李永春、王丽、孙立。
同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全国股转公司”)主要负责人也迎来同步调整。官网公告显示,周贵华也将接任徐明的全国股转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
关于更多的信息,《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北交所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以公司公告为准。
来自证监系统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天眼查获悉,北交所于6月6日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由徐明变更为周贵华;同时,徐明、陈永民退出董事长、董事职位,高管人员新增周贵华、孙立。不过,天眼查显示,目前全国股转公司工商信息尚未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仍为徐明。
记者了解到,周贵华具有丰富的证监会系统工作经验,此前任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部主任。
2021年9月3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就北交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等问题作出回应,周贵华以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部主任身份出席,徐明以全国股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身份出席。
在被问及“北交所如何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时,周贵华曾表示,北交所将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错位发展、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畅通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纽带作用,形成各个市场层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
“与沪深交易所相比,北交所的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同时将构建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到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在制度方面,北交所将着力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坚持上市公司从符合条件的创新层企业中产生,坚持畅通转板机制,强化多层次市场的互联互通。”周贵华还指出,市场运行方面,北交所将继续坚持以合格投资者为主,北交所市场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与北交所所服务的中小企业的风险特征相匹配,也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
打下重要基础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三板不断深化改革,徐明成为重要建设者。徐明也是证监系统出身,在全国股转公司任职超3年时间。
2018年10月,徐明担任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之后在2021年1月,徐明任全国股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2021年9月,北交所注册成立,受证监会监督管理,徐明担任北交所董事长。
作为北交所“元老掌舵人”,徐明为北交所后续改革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今年4月,在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组织召开的证券公司推荐保荐业务发展座谈会上,徐明直言,形成初步规模,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是当前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关键。下一步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高审核质效,保持常态化发行上市,发挥一体化结构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成长顺畅度。
徐明强调,证券公司在参与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场建设、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项目申报和储备规模。二是要加快推荐、保荐申报和储备项目的推进速度。三是要严把质量关,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四是要积极参与特色中介建设,从中小企业发展特性出发,逐步建立起全链条、长周期的服务模式,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支持力度。
自去年11月15日开市以来,北交所共计迎来94家企业。与此同时,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1557家,基础层挂牌公司5159家。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受到关注,全国股转公司及北交所也结合市场实际推出24条优化监管服务的措施。股价表现来看,94家北证A股中有8家年内累计上涨,今年登陆北交所的威博液压年内涨逾46%;跌幅超过30%的个股共计55只,丰光精密、鹿得医疗等年内跌幅超过50%。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北交所将与上交所、深交所差异互补、良性竞争,投资者在抓住投资机会时也要谨慎对待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具备成长风险较高、发展不确定性较强等特征,上市公司资本价值分化态势明显。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