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年内A股公司已发布1433单并购计划 注册制改革下“A收A”案例增多

2022年03月31日 06:57    来源: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度不减。《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9日,A股公司发布1433单并购计划,同比增长15.1%。其中,生物医药行业并购热度高,位居首位。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很多公司估值回归至较低区间,性价比提升,预计今年并购市场更为火热。另外,由于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案例增多。预计未来收购优质上市公司,也将成为并购市场主流。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热度高 民营企业并购占比超六成

  从进度来看,年内发布的并购计划中,322单已经完成,1101单正在进行中,10单失败。从行业来看,生物医药、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四个行业并购数量较多,分别有143单、123单、119单和118单。

  据记者进一步梳理,去年同期乃至去年全年,生物医药行业并购数量均位列第一。谈及生物医药行业并购热,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物医药行业多为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加之疫情影响下,生物医药景气度相对较高,部分企业现金充足,愿意开展并购。收购兼并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促进研发整合,实现产业协同。

  “生物医药公司要实现业绩快速增长,需要倚靠医药研发环节取得技术性突破,而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则往往需要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直到产品完成各阶段测试,符合上市销售的标准。”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产品尚处于研发期间,规模较小的医药企业总面临资金短缺、融资不畅、流动性紧缺等问题,此时并购方能为医药企业提供完成产品商用化所必需的资金,而医药产品成功实现生产销售后的丰厚利润也足够吸引合并方对于医药行业内目标公司的并购投入,医药行业的并购对于参与合并的双方来说有望创造共赢的局面。

  “此外,机械设备、电子、化工等行业也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与生物医药企业一样,这些行业公司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产品进行研发迭代,对资金有着较大的需求,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方来实现研发产品的商用化盈利。”吴开达进一步表示。

  从板块来看,主板公司依旧是并购重组主力。年内发布的1433单并购计划中,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公司分别发布1038单、315单、63单和17单并购计划,占比分别为72.44%、21.98%、4.4%和1.19%。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并购活跃。民企和国有企业分别有940单、394单,占比分别为65.6%、27.49%。

  从并购方目的来看,发起并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基于产业整合角度的战略投资和资本投资角度的财务投资。

  “从并购标的分类来看,今年以来已公布的并购计划主要是从战略投资角度为主开展。”吴开达认为,根据目前A股公司已披露的信息,约有98%以上的并购事件是基于市场地位、产业整合以及多元化发展等企业战略目的,仅有不到2%的并购事件是与寻求资本增值的财务投资目标有关。这意味着目前A股市场仍有较多的企业具有参与企业合并的需求和能力,长期来看,整体A股并购仍具备较高的发展天花板。

  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发挥 “A收A”逐渐兴起

  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案例逐渐增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8家上市公司通过协议转让、定向增发、换股吸收合并、司法拍卖等方式完成“A收A”。另外,格力电器收购盾安环境、南钢股份收购万盛股份、城发环境换股吸收合并启迪环境等正在进行中。

  今年以来,2家A股公司发起“A收A”计划。2月份,中联重科通过协议转让受让路畅科技原实控人持有的29.99%股份,完成过户登记,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而长安汽车收购奥特佳告吹,因具体条件未能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奥特佳实控人终止控制权转让。3月11日,路畅科技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称中联重科拟通过要约收购,增加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进一步巩固对路畅科技的控制权。

  “‘A收A’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龙头公司作为收购方发起的产业整合,或同行业的横向整合,或产业上下游纵向整合,或是产业集团产业链或产品线的丰富和延伸。”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观察创始人孙建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罕见的“A收A”案例,在注册制下持续活跃。

  孙建华进一步表示,“A收A”活跃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从卖方来看,在注册制下,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力。上市公司不进则退,要么成为龙头的一部分,高歌猛进,要么将成为尾部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的弃子。所以上市公司也愿意与产业龙头并购。从买方来看,在注册制下,产业龙头想收购优质资产,最好的标的就是上市公司。注册制下,收购优质上市公司,也将成为未来并购的主流。

  田利辉表示,“A收A”活跃是我国注册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上市公司不再因为“壳”资源而享受高溢价。而且,相较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更加透明、规范,并购上市公司能够相对有效防范并购陷阱。大型上市公司基于自身的产业发展、协同价值和市场估值并购其他上市公司,越来越成为一种市场化选择。

  “较去年来看,今年并购重组市场更为活跃,未来有望迎来更多的并购事件。”吴开达表示,一方面,由于目前很多上市公司股价回归到较低估值区间,对于收购方来说,并购的性价比比较高,并购资金供给端参与意愿提升;另一方面,近期国内疫情反复,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较大影响,更容易面临资金问题,因此并购的资金需求端同样高企。在并购资金的需求供给端同时上扬的情况下,今年的并购行情预计将会更为火热。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年内A股公司已发布1433单并购计划 注册制改革下“A收A”案例增多

2022-03-31 06:57 来源:证券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