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14岁男孩玩游戏花8万 退款腾讯要求补全资料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9日讯 (记者 徐自立)“用父母的账号登录充值,退款审核取证难”,“熊孩子”“氪金”、家长退款维权不易的消费乱象近年层出不穷。
据大众网报道,近日,即墨的李女士求助称,希望能够帮她将14岁儿子用在游戏充值的8万元要回。“我真没想到孩子能这么干,他玩游戏8个月花了8万元。”李女士说,孩子一般会避开她玩手机,在爷爷奶奶家玩的时候被看见了,也是说拿着爷爷奶奶的手机玩,“就算看到他偶尔玩游戏,我也想不到他会为游戏充值,还充了那么多钱。”李女士算了一下,账单中的充值信息有八百条左右,共计8万余元。
现在,李女士只想要回被孩子用于玩游戏的钱。“9月份的时候,我们就按照客服的要求通过小程序进行退费申请,但是我和对象都不会弄,还是孩子操作的,到现在也没回复。”10月25日下午,腾讯游戏的客服人员表示,未成年人不理智消费问题应由孩子的监护人通过小程序进行申请。李女士联系到客服。“他们说我提供的资料不全,让我赶紧补全了。”李女士表示,据她上次提供材料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期间也没人告诉她资料不全,而她本人对手机操作十分生疏,自己根本不会操作。
腾讯游戏是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社区,隶属于腾讯互动娱乐。腾讯互动娱乐,全球领先的综合互动娱乐服务品牌,旗下涵盖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动漫等多个互动娱乐业务平台,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综合互动娱乐体验。
2020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法发〔2020〕17号)。其第一项关于合同案件的审理中的第9条显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