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市值爱尔眼科遭教授质疑:3万手术费延误了治疗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 近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眼科,300015.SZ)被医学教授质疑治疗不当,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未彻底检查眼底是否变性,导致患者右眼视网膜脱离。
据上游新闻报道,该医学教授因双眼视力下降前往爱尔眼科治疗,爱尔眼科副院长王勇称其右眼患上白内障,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视力会恢复。该名医学教授术后右眼视力未见好转,复查时王勇认为这属正常现象,过一段时日便会恢复。但三四个月后其视力仍未好转,于是前往武汉市某医院检查。据武汉市某医院病历显示,其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
多名眼科医生表示,眼底变性后恶化是导致前述症状的主因,如果早发现,早用激光治疗,病情可能不会这么严重;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应该检查眼底是否变性,这是一项常规操作。
据该名医学教授称,在爱尔眼科治疗时,她完全信任副院长王勇所说,直到人工晶体植入手术5个多月后,才得知右眼眼底变性,这延误其治疗时间。其质疑,“做晶体植入花了2万9千元,用激光治疗眼底变性很便宜,爱尔会不会是为了多赚钱,忽略常规操作?”
对此,王勇称,手术前检查了眼底,但检查不够彻底,没发现眼底变性,并表示愿意友好协商解决。
今日,爱尔眼科股价小幅上涨,截至收盘报74.89元,涨幅1.41%,成交额为15.86亿元,换手率为0.62%。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