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9-10-18/1571360938589.json,553,450
近期,一批A股上市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先后遭到证监会的立案和处罚,这些公司通过粉饰业绩攫取巨额利益,让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严重破坏资本市场健康秩序。上市公司造假频发原因何在?如何从根本上杜绝造假事件,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中国经济网“金融深1度”栏目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晶和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进行权威解读。
嘉宾精彩观点
杜晶:所谓“看门人”,就是用自己的声誉为发行人的发行证券提供担保的专业人士。一般来说包括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还有保荐人等。不同的“看门人”在财务造假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防范措施方面,首先要考虑提高行政违法行为的成本,罚款数额应该跟造假数额相挂钩,那么造假的数额一旦巨大的话,对于中介机构来说也是难以承担的,有非常大的威慑作用。还有就是事后赔偿的问题,尤其是民事诉讼的问题,在民事责任的承担方面,中介机构也要承担起赔偿责任。
张刚:除了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外,处罚要按照从严的标准来执行。按照目前的案例来看,虚假陈述可以作为中小投资者提出索赔的一类犯罪行为,但涉及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没有中小投资者索赔机制。还有就是造假本身是个事实,不管造假的效果如何,都属于造假,不能说造假的效果不好就可以不用赔了。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