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鸿合科技应收账款半年增九成 资金缺口过亿

2019年01月21日 08:23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 魏度

  私募闪电入股、大客户与股东潜存关联、涉嫌专利侵权被同业起诉,正在IPO排队的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鸿合科技)深陷舆论漩涡中,其IPO存在变数。

  鸿合科技成立于1990年,主营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及智能视听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学校和高校、幼教、培训机构等教育市场。

  报告期(2015年至2018年6月30日),鸿合科技的经营业绩呈现快速增长之势,2017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倍。不过,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上蹿下跳”,极不稳定,与净利润完全不相匹配。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7.82%,远高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备受质疑的是,2017年,鸿合科技实施股改,而在股改前后,私募基金扎推入股,且前后仅三个月时间,入股价格悬殊较大。去年12月5日,公司进行预披露更新,与此前预披露相比,虽然拟融资11.57亿元总额不变,但公司突然增加了总投资约6亿元的交互显示产品生产基地项目,仅仅半年时间,募投项目增加,似乎是应对此前对其将7.7亿元募资用于补血的质疑。

  1月17日,针对长江商报记者发去的采访函,鸿合科技方面进行了详尽回复,称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存在差异,主要是经营性应收、应付及存货项目增加。至于增加的交互显示产品项目,公司只是称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并未具体解释突然增加的原因。

  经营现金流净额极不稳定

  经营现金流净额上蹿下跳,或是鸿合科技IPO路上的拦路虎之一。

  鸿合科技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其掌握了智能交互显示行业的关键性技术,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品牌策略,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别拥有Hitevision和Newline两个自主品牌。根据FutureSource 和IDC统计数据,2015年至2017年,公司的IWB产品(电子交互白板和智能交互平板)销量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连续三年位列第一。2017年度公司自主品牌激光投影机销量在国内传统激光投影机市场所占份额为44.5%,位居行业第一。

  市占率行业居首也让鸿合科技取得了不菲业绩。报告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49亿、27.21亿、36.17亿、18.13亿,2017年较2015年增长了近一倍。同期,其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分别为0.54亿、0.62亿、2.04亿、1.06亿,2017年净利润突然大幅飙升,同比增长了202.57%,较2015年增长了277.78%,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显然,这种增速能否持续存疑。

  对此,鸿合科技解释称,公司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放量增长、液晶面板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能扩张及海外市场拓展等,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但原材料成本、汇率等变动,也将影响到公司盈利能力。不过,为何2017年以来净利润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公司对此并未做具体说明。

  此外,鸿合科技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与净利润严重不匹配。报告期,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49.54万元、2.63亿元、968.15万元、2.56亿元,与同期净利润的差距为—0.59亿元、1.96亿元、1.95亿元、1.50亿元。2017年净利润超过2亿元,而经营现金流净额不足千万元,悬殊太大。

  鸿合科技对此现象解释为,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以及支付的保证金、股份支付等其他科目的变动所致。2016年,公司存在8538.48万元股份支付的费用,减少了净利润,但不影响现金流。

  应对补血质疑突增募投项目

  突然增加募投项目也让市场对鸿合科技的募资生疑。

  此次IPO,鸿合科技被置入舆论漩涡,涉及多个方面。

  2017年11月,鸿合科技实施股改,而股改前后,私募基金扎堆入股。当年5月10日,私募基金共青城富视以47.53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向鸿合科技增资人民币12350万元。4个月后,鹰发集团出资4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483.55万元)受让鸿合科技525.98万元货币出资额,价格约为56.05元/出资额。鹰发集团于受让股权前2个月成立,其控股股东为嘉御基金Ⅱ。

  股改完成刚满月,鸿合科技实施股改后的首次增资。私募基金苏州冠新与泰安茂榕以34.2元/股的价格分别认购鸿合科技新增股份190.06万股、102.34万股,合计认购资金为1亿元。

  相隔半年时间,上述增资及股权转让价格悬殊较大,颇令人意外。对此,鸿合科技并未解释这一不同私募基金入股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合理性、公平性。

  另一个备受质疑的是鸿合科技的募投项目。去年6月,鸿合科技进行了首次预披露。根据招股书,公司共有4个募投项目,分别为研发中心系统、营销服务网络、信息化系统等三个建设项目及一个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合计拟投资11.68亿元,合计拟使用募资11.57亿元,其中,拟使用7.7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66.55%。

  彼时,鸿合科技解释称,公司所处行业和业务模式对营运资金需求量较大,营运资金需求持续增长,而补充流动资金也将增强公司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融资渠道单一对公司发展的制约。

  一般而言,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40%以上,就说明公司资金链较为紧张。然而,仅过半年,去年12月5日,鸿合科技在预披露更新中大幅调减用于补血的募资5.52亿元,变为2.5亿元,新增交互显示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为6亿元,拟使用募资刚好是5.2亿元。

  仅过半年时间就新增一个投资总额高达6亿元的募投项目,市场质疑其存在盲目性,是应对此前对其大规模使用募资质疑。对此,鸿合科技未做具体解释,只称产品订单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制约了公司规模化经营和市场拓展能力。

  让人不解的是,拟补血的资金突然少了5.2亿元,这对于原本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鸿合科技而言,是否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如何缓解偿债能力?如果不存在偿债压力,那么,此前拟使用7.7亿元补血是否意味着是圈钱?

  应收账款半年增九成,资金缺口过亿

  试图大肆补血的鸿合科技实则存在不小的财务压力。

  鸿合科技的负债结构中,截至2018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27亿元,负债总额为13.81亿元,流动负债占比为96.15%。其中,短期借款3.04亿元,大部分为保证、抵押、质押借款。

  根据公司测算,未来三年,公司的流动资金缺口为3.87亿元,如果此次IPO成功,将使用2.5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后,公司还存1.37亿元的资金缺口。

  实际情况或许还不只是如此。截至2018年6月30日,鸿合科技资产负债率为67.82%,远高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54.56%,且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低于同业均值。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公司规模快速扩张,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盈利留存满足资金发展需求。

  从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因子应收账款和存货来看,2018年上半年,二者分别为4.58亿元、5.55亿元,合计为10.1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55.05%。上半年,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89.26%。

  然而,报告期,鸿合科技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9.27次、21次、17.27次、4.84次,存货周转率为5.28次、5.21次、5.24次、2.35次,均低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视源股份,其中,视源股份应收账款周转率超10倍于鸿合科技。

  对于上述二者周转率低于视源股份,鸿合科技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和结算模式不同造成的,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较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就在鸿合科技在招股书称不存在尚未了结或可预见的单个未决诉讼标的金额超过200万元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布局时,同业上市公司视源股份全资子公司视睿电子以涉嫌侵犯其4件专利的专利权为由,起诉鸿合科技及其子公司鸿合创新,要求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专用模具并赔偿1.43亿元。

  截至目前,鸿合科技未就此事进行公开表态。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