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又创熔断后纪录 沪市成交不足千亿!外资再掀扫货风暴

2018年08月23日 07:2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沪市今天又创了一个纪录,成交额只有984.64亿元。成交额不足千亿,上一次还是在2016年1月7日,受熔断影响,A股当天的交易时间不足20分钟……

  自2015年以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最低的10个交易日中有7个出现在今年。而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北上资金的净流入额超过2000亿元,“聪明资金”又要大举来A股扫货了!

  分析人士指出,MSCI提高纳入因子后,预计将有700多亿元资金驰援A股,若考虑资金跟风因素,千亿资金组团扫货也并非不可能。

  今日沪市成交额不到千亿

  自今年2月以来,A股出现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从3587.03点调整至目前的2700点附近,跌幅已经超过20%。

  资金参与热情陷于萎缩。最近7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合计日均成交额都在2000多亿元,与今年初的4000亿元、5000亿元乃至6000亿元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8月22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为2293亿元,但沪市成交额只有985亿元。沪市单日成交额低于1000亿元,上一次出现在2016年1月7日,成交额仅有797亿元。受熔断影响,A股当天的交易时间不足20分钟……

  自2015年以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最低的10个交易日中,有7个交易日出现在2018年。

  2015年以来两市成交额最低的10个交易日

  入摩第二步预计带来700亿元资金

  内地资金缺乏参与热情,外资却在加速进入A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额超2000亿元,其中仅5月就净流入508亿元,6月、7月以及8月至今的净流入额也都在200亿元以上。

  对于今年5月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入,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是基于6月1日A股正式被纳入MSCI指数,因此不少跟风资金都在“入摩”前的5月加速买入。

  现在,A股“入摩”的第二步即将到来。8月14日凌晨,明晟公司宣布将实施A股纳入MSCI相关指数的第二步,纳入比例和第一步纳入时相同,依然为2.5%,A股累计纳入MSCI的比例将提升至5%。

  长城证券指出,A股第二步纳入MSCI将带来约660.67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增量资金。上海证券也表示,每一次以2.5%因子纳入MSCI,将给A股市场带来11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流入,约为755亿元人民币。

  随着“入摩”第二步渐行渐近,预计8月后续几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额也会持续增加。近3个交易日里,北上资金净流入额分别为56亿元、28亿元、20亿元,3天净流入额超百亿元。分析人士指出,MSCI提高纳入因子后,预计有700多亿元资金驰援A股,若考虑资金跟风,千亿资金组团扫货并非不可能。

  据媒体报道,明晟公司之外的另一指数提供商——富时罗素(FTSERussell)首席执行官(CEO)马克·梅克皮斯(MarkMakepeace)近期也表示,如果富时罗素决定下个月(9月)将中国内地股票纳入其旗舰指数,其对中国内地股票的权重可能高于明晟公司(MSCI)。这也就意味着,一旦A股被纳入富时指数,将会有更多外资配置A股。

  外资依旧青睐蓝筹白马股

  外资在加速进入A股,“抄底”心态明显,但内地投资者对于“抄底”却心有顾虑。

  在不少知名私募机构看来,目前A股是历史性的底部,长期持有收益明显大于风险,但目前客户还是以保守、谨慎居多,担心短期内还会有再度调整。

  但对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外资而言,A股的持续调整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是机会。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认为,今年外资大举买入A股,主要受政策因素与市场影响。

  从政策上看,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放开,外资机构投资A股的便利性提高,持股比例等方面的约束也在降低,这是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市场步伐加快的主要原因。从市场上看,当前A股市场估值无论与历史相比,还是与国外市场估相比都已偏低,这是吸引外资加速布局A股的主要原因。

  钜阵资本高级策略分析师郭伟文认为

  海外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A股的国际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随着A股市场近来的调整,其投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对海外资金的投资吸引力也明显增强。从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市净率水平来看,A股市场已经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区间,目前正是进行长期配置的较好时机。反观美股,经历多年的上涨以后,不少机构认为美股的行情可能接近达到顶点,这也使得海外机构开始关注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他们都买了哪些股?

  中证君整理了北上资金持股市值最高的前10只个股,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北上资金最钟爱的依旧是蓝筹白马股。

  近一个月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前十个股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