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资频道 > 融资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机制和科技入手破解小微融资难

2019年05月24日 06:58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对县域农商行的降准细则,明确服务县域的农商行应将降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民企和小微贷款,央行将相关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

  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因复杂,仅仅依靠释放增量资金仍不足以明显改善其融资环境。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应从传统金融机构和现代金融科技两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银行等贷款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信用状况和履约状况等,银行难以真实把握。另外,也缺少致力于小微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缺少统一的小微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不少金融机构小微金融产品门槛较高,很多小微企业在成立年限、持续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信用记录等方面达不到准入门槛要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也存在一定难度,部分符合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小微企业却不能提供合格有效的担保。

  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银行要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下沉金融重心。首先,银行要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其次,银行可从平台角度集成资源做深普惠金融服务,通过整合内外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资源,智能识别客户需求和批类产品,打造多维立体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同时,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为金融机构赋能,积极开发符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业务和产品模式。首先,金融科技可以使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将业务延伸到物理网点不能服务的区域和无法覆盖的时间。其次,可以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金融需求,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精准营销,将服务覆盖到传统银行想做不敢做的长尾客户,尤其是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的民营和中小企业客户。再次,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分析,对客户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开展有效判断,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用金融科技,可以使资金供求双方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信息搜寻定价和交易等流程,大幅度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客户也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单位:渤海银行)

(责任编辑:关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从机制和科技入手破解小微融资难

2019-05-24 06: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对县域农商行的降准细则,明确服务县域的农商行应将降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民企和小微贷款,央行将相关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

  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因复杂,仅仅依靠释放增量资金仍不足以明显改善其融资环境。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应从传统金融机构和现代金融科技两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银行等贷款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信用状况和履约状况等,银行难以真实把握。另外,也缺少致力于小微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缺少统一的小微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不少金融机构小微金融产品门槛较高,很多小微企业在成立年限、持续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信用记录等方面达不到准入门槛要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也存在一定难度,部分符合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小微企业却不能提供合格有效的担保。

  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银行要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下沉金融重心。首先,银行要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其次,银行可从平台角度集成资源做深普惠金融服务,通过整合内外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资源,智能识别客户需求和批类产品,打造多维立体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同时,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为金融机构赋能,积极开发符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业务和产品模式。首先,金融科技可以使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将业务延伸到物理网点不能服务的区域和无法覆盖的时间。其次,可以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金融需求,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精准营销,将服务覆盖到传统银行想做不敢做的长尾客户,尤其是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的民营和中小企业客户。再次,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分析,对客户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开展有效判断,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用金融科技,可以使资金供求双方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信息搜寻定价和交易等流程,大幅度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客户也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单位:渤海银行)

(责任编辑:关婧)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