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多举措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19年05月18日 07:3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蔡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难。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效率的关键在于解决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金融体系应从解决信息不对称角度,着力优化传统融资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控模式。建立以市场化服务为主,以政府逆周期调节为辅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多渠道、多方式、多举措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不匹配

  近年来,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问题,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金融举措。在政策引导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维持较快增长,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下行。但现阶段经济金融的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与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比较尖锐,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仍较低,上升空间较大。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是资金供给与需求期限不匹配。由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具有较高的门槛,小微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短期流动性过剩情形下,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资金主要为信贷类短期资金,而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所需主要为中长期资金,这导致小微企业普遍采取短融长投的模式,不断滚动融资。一旦信贷周期步入收缩,小微企业往往难以借新还旧,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二是融资成本与小微企业资产回报率的不匹配。小微企业普遍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实力不足,经营波动性较大,风险来源较多。金融机构往往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或者其他的担保、增信措施等,且金融机构业务成本较高,导致小微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远高于名义贷款利率和商业银行平均贷款利率。融资成本高挤压小微企业利润,部分小微企业资产回报率不及融资成本,难以持续经营。

  三是融资服务模式与小微企业特点的不匹配。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主要以不动产抵押为主,动产质押由于价值评估难、流动性差、处置困难,导致普遍缺乏不动产的小微企业又难以动产质押融资。担保物与担保机构的不足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导致小微企业难以满足银行信贷要求,银行惜贷怯贷。这导致部分小微企业不得不转向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进一步推高了借贷利率,反过来又弱化了小微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此外,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行为也放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经济上行期,信贷扩张,风险偏好上升,小微企业容易获得信贷资源;经济下行期,信贷收缩,风险偏好下降,小微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资源。金融服务主体相对单一(以银行为主)、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信贷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容易导致金融机构行为的自我强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过度顺周期性,放大了周期性波动,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在经济下行期、信贷收缩期凸显。

  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在于解决金融服务功能不足、不完善与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深度优化金融市场结构,重点在于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优化间接融资服务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非银金融规范、有序发展,提升金融市场资金融通、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优化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的水平。

  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效率的关键在于解决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本质。因此,金融体系应从解决信息不对称角度,着力优化传统融资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控模式。建立以市场化服务为主,以政府逆周期调节为辅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从金融服务供应主体及风险管控模式创新来看,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一是创新传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大中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监督商业银行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政策。

  持续优化、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的风险管控模式和水平。以商业银行数字化为契机,深化小微金融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改进授信审批流程与风险评价模型,提高审批效率,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范围。

  创新业务模式和融资工具,降低信贷对不动产抵押品的依赖。鼓励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平台或企业合作,创新风险评估、识别、管控模式,扩大抵押物、担保物的范围,增强对抵押物、担保物的评估、掌控与处置能力。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提高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的掌控力,解决小微企业流动资产融资难题。

  大力发展高质量票据融资市场,健全针对小微企业的票据融资服务,提高商业票据、小额票据在票据市场中的比例,提升小微企业票据市场流动性。此外,适当允许小微企业非标资产转标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在合规前提下合理利用证券化等方式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产流动性问题。

  二是丰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供给主体,加快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支持新型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信息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对于小微金融供给主体,需适当畅通其与批发融资市场、资产交易平台等的业务往来通道,扩大其资金来源,增强其资产流动性。

  三是加快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功能建设。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及其制度性安排,丰富小微企业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来源。合理放宽小微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准入门槛,增加小微企业上市企业数量。优化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扩大小微企业股权转让市场规模,解决市场流动性差和交易不活跃问题。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或私募基金的税收优惠和退出机制,以制度性安排激发长期资金对于小微企业的兴趣。加快发展小微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专项私募债等新型融资工具,提升债券市场对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服务能力。

  四是发挥好政府逆周期调节作用。金融市场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需强化政府逆周期调节机制,才能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机构趋利避害的商业逻辑。发挥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石作用,发挥好监管指标、监管考核、业绩考核等激励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国有银行为“头雁”,鼓励各层次、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特色,扩大小微金融服务的范围和内涵。地方政府应多措并举,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安排适当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小微信保基金及相关担保机构,搭建小微企业担保增信体系。同时,发挥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度统筹布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增加小微金融服务供应主体,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和产品转型升级。明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政策、国有银行以及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切实落实中央政策,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和规模,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稳增长、稳就业和稳预期。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多举措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19-05-18 07: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