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增强文化自信、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意义非凡。在过去,传统文化的身影多见于博物馆、剧场戏院、传统节日,受众也多为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其传承方式主要依赖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等,传播范围受限,受众相对固定,传播渠道狭窄。
不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文化悄然兴起,成为风尚。如今,00 后、10 后在短视频、直播中领略戏曲唱腔、品味曲艺音韵已屡见不鲜。过去一年,仅抖音平台的演艺类直播总场次就超过1.01亿场,同比增长33.74%,3446名文艺院团演员在直播间带来23万场演出;已有超过220家省市、基层文艺院团在抖音直播演出。古筝、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黄梅戏、越剧、豫剧等戏曲表演,粤曲、相声、南音等曲艺展示,各类传统文化直播开展得如火如荼。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表示,从业者在直播间尽情分享技艺,收获的观众来自全国各地,数量远超线下剧场。他们的收入与线下演出相当,甚至更为可观。在获得经济收益与名声的同时,创作者的热情被极大激发,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心也愈发坚定。
不仅如此,从业者通过直播吸引了大量粉丝和观众,其中不少人转化为线下的忠实拥趸,为线下演出带来了更多机遇。
刘学俊指出,传统文化演艺团体借助直播,突破了场地设备的限制,增加了演出频次,扩大了观众覆盖范围,在原有市场规模的基础上,成功开拓出一片新的线上市场。大众通过直播,接触到了更多优质的传统文化内容,潜藏在心底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