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V视]金融深1度:民企融资如何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日讯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部18条内容,金融支持民企融资迎来纲领性文件。中国经济网“金融深1度”栏目邀请到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进行解读。
从左至右:主持人秦佳鸣、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
在《意见》出台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利用好政策红利,去缓解自身的融资压力,提高企业稳健经营的能力?宗良对此表示,首先,民营企业要做好自身工作,包括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真正保持企业效益、避免出现违约等。他认为,一个企业能不能融资,最核心的不是来自于外部的要求,而是“打铁自身硬”,能够让金融机构主动来找企业融资。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元化的融资,包括债券、股票、银行信贷等几方面,同时找准市场契机,从中找出一些发展机遇。再次,要加强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你有了创新,你有了新的东西,大家觉得你有未来,所以大家才会相信你”。最后,要注意理性决策,有效防范风险,使企业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张承惠指出,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守住本心是特别重要的。她具体分析称,第一,企业要遵守严格守信的理念,提升信誉观念。“金融市场融资最重要的就是信用,不能觉得钱只要拿到手,怎么花随便,还不还再说”。第二,在当前中国经济大转型的时期,企业有必要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思考究竟企业长处在哪儿,要把握好大的战略方针,决定企业向哪个方向发展,以什么速度发展,从而判断融资的规模是多少。“如果大的战略方向错了,融资条件越宽松,可能未来风险越大”。第三,企业应努力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一方面是把企业内部的账做好,从而有利于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国家现在已经创造了非常好的融资环境,也提供了很多融资工具,企业要提升分析各种融资工具的能力,做好各种负债工具的组合、资产负债的匹配,这样不仅在近期,在中长期也会有效地防范资金风险。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