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互助计划”不是大病保险,参与要小心

2018年07月10日 07:03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李晨阳

  近日,在外企上班的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请领取您的爱心奖励30万元大病互助权益”。在点击并缴纳3元费用之后,又收到平台提醒,想要获得30万元互助权益,需要再充值一定金额到账户中……这时王女士心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

  同时,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张先生向记者表示,近期手机总是接收到类似的信息:“特为‘健康人’量身定制一款爱心产品——大病互助保障计划,加入该计划仅需9元钱,以会员互助分摊体系来保障计划内的会员60种大病,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保障金。”“看完信息我以为是保险公司在搞活动,9块钱便能买一份大病保险呢。”张先生说。

  不少人都有类似张先生这样的困惑:“互助计划”符合相关规定吗?它是相互保险吗?加入网络“互助计划”等于购买大病保险吗?

  其实,早在2015年,当时的中国保监会就曾多次公开强调,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也就是说,“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产品,网络互助平台与相互保险社也有着本质区别。同时,所谓“互助计划”目前没有看到较清晰的盈利模式,游离在监管之外,未来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网络互助平台已有上百家,其中成立较早的几家大型平台会员数量已经超过千万。与此同时,也有众多同类平台纷纷倒下。仅去年初,先是“同心互助”宣布停止互助计划,接着“八方互助”宣布暂停互助计划,“全民保镖”宣布解散平台,终止全部互助计划。

  此外,曾在2016年9月份获得3000万元Pre-A轮融资的某网络互助平台,在2017年6月份要求老会员将预存的互助金额从9元提高到49元,如果会员不充值,便默认退出。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这说明平台没能有效控制赔付风险,按照该平台当时来自超过100万会员、共约290万元的预付费计算,承诺最高救助金30万元,实际上只够救助9个人。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表示,按照疾病发生率测算,网络互助平台的分摊远不只眼下的费用,但目前网络互助平台不仅没有针对相关的承诺安排社会公众可以信任的兑现机制,同时向社会不特定群体作出的承诺存在明显技术障碍,难以兑现。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直指互助计划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无法避免如造假骗钱、逆向选择等风险,参加人员未来很难得到保障。

  针对一些互助平台究竟是金融创新还是非法集资,目前虽然还没有定论,但监管层已频频发声提醒。今年4月份,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互联网保险的风险提示》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虚构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或承诺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出资,或冒用保险机构名义伪造保单,往往涉嫌非法集资。提醒消费者购买互联网产品时,务必要谨慎小心,避免落入骗局或非法集资陷阱。据悉,这已是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第二份与互联网保险相关的风险提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晨阳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