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81位基金高管变动 7家总经理卸任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伴随A股市场的持续震荡,2018年的上半程已经画上了句号。《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也十分频繁,据证监会信息披露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共有47家基金公司的81位高管发生职务变动,其中不乏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督察长等核心职位的变动。
具体来看,有7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发生变更,6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变更,11家基金公司更换了督察长。总体来看:出现高管变更的这些基金公司多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变更的原因大多为股东调任及其它工作安排;而新上任的基金公司高管,大多是基金公司规模扩大后从内部提拔;另外,也有部分高管出于个人职业规划,转投其他金融企业,或是选择创业。
7家基金公司
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动
6月底,3家基金公司总经理离任的消息受市场高度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证监会信息披露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已经有7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一职发生了变动,7位原总经理已卸任;其中,5家基金公司新总经理已走马上任,2家基金公司拟任总经理正在履行相关任职程序,目前还尚未发布相关任职公告。
6月29日晚间,太平基金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的总经理一职终于敲定最合适人选,公司原副总经理邱宏斌正式任职总经理一职,而在此之前,公司原总经理宋小龙因个人原因离职,太平基金董事长开始代任总经理一职。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8月底,该公司召开第十次股东大会后,公司董事和独立董事均进行了一轮“大换血”,目前该基金公司旗下共有5只基金产品,资产合计144.7亿元。
6月11日和6月19日,红土创新基金和华宸未来基金的总经理陆续离任,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红土创新原总经理杨兵因个人原因离任,华宸未来基金原总经理许春华因任期届满、不再聘任。资料显示,杨兵在红土创新基金成立不久后便加入公司,迄今为止已经供职近4年之久;许春华是在去年6月26日起任总经理一职,任职时间尚不足1年。
目前,上述两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一职暂时空缺,从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来看,两家基金公司均特意说明:“公司拟新任总经理正在履行相关任职程序,届时将另行公告。”
另外,还有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国开泰富基金、中加基金的总经理职位发生变更。其中,华夏基金原总经理汤晓东因个人原因离职,原副总经理李一梅升任总经理。据悉,目前汤晓东已经加盟广发证券,负责开拓香港市场业务;今年3月份,原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机构投资和固定收益业务首席投资官经雷接任总经理一职,该职位此前由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代行职权。
不难发现,除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外,其余5家基金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旗下公募基金产品的数量也较少。
公募基金人才仍稀缺
高管“代任”现象频现
除公司总经理一职外,基金公司的董事长和督察长职位的变动也会对基金公司产品带来影响。《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涉及到43家基金公司中,有11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一席发生变更,6家基金公司董事长发生变动。另外,有27家基金公司的44个副总经理职位发生了变动,其中包括副总经理人事更换和基金公司新任的副总经理。
东证资管、中加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德邦基金、建信基金和国联安基金的董事长职位发生了变动。其中,中加基金董事长夏英目前代任总经理一职,中邮创业基金目前由曹均代任董事长一职。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基金高管的“代任”现象并不仅仅在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职位,就连督察长一职,代任现象也时有出现。
6月30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原公司督察长苏奋因工作调动离任督察长一职,董事会同时决定,在公司新任督察长任职前,由总经理阮红代为履行督察长职务,履职时间不超过6个月。
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1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一职发生变动,其中4月份和5月份是督察长职位变动最密集的两个月,除交银施罗德基金外,还有兴全基金、富安达基金、南华基金、国开泰富、长盛基金、泰达宏利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国联安基金和兴银基金等多家公司均发布了督察长变更公告。
对于基金公司频繁更换高管的原因,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此前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变动,大多是由公司股东的变更引起,新的股东往往会任用自己了解的管理人员;也有部分高管出于个人职业规划,转投其他金融企业,或是选择创业。”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