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期权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2018年06月29日 09:25    来源: 期货日报    

  对于国内大多投资者来说,期权仍是一种不熟悉的金融工具。然而从全球视角来看,期权早已经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是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权和期货同样作为衍生工具,都有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价格发现等功能。但相比期货等其他衍生工具,期权在风险管理、风险度量等方面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期权更便于风险管理

  期权可提供类似“保险”的功能。期权和期货都是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但两者在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是不同的。对于期货来说,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的。无论期货的买方还是卖方,不论现期货市场价格如何变动,如果持有合约到期,都承担在到期时进行交割履约的义务。期权则不同,买方通过支付权利金获得权利(但不是义务),可以在到期日(欧式期权)或到期日前的任何交易日(美式期权)按照约定价格从期权卖方获取标的资产或将标的资产卖给期权的卖方即要求卖方执行合约;卖方收取了权利金,也就有义务应买方的要求执行合约。部分程度上可以按照“买期权就类似于买保险、权利金就等同于保险费”的提法理解。

  期权管理相对简便易行。在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离的特性使得在持有现货的基础上应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相比期货更加简便易行。利用期货管理风险时,买卖期货合约,均需缴纳保证金,并随期货价格变动每天调整进行动态管理,一旦保证金不足,避险者就必须按规定补足保证金,否则将被强平,导致避险失败。因此期货交易者需要时刻关注合约持仓和现金头寸,管理起来比较复杂,难度较高。而利用期权避险则不同,如果采用买入期权方式(不论买权还是卖权)来避险,在交易开始时支付权利金后,持有期权期间不需要缴纳保证金,也不用担心后续保证金管理问题,相对来说管理期权要简便得多。

  期权能有效度量和管理波动风险

  金融投资通常面临两方面风险:一是资产价格绝对水平下降的风险(通常称为“方向性风险”),二是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通常称为“波动性风险”)。当遇到资产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很大,会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不仅要管理方向性风险,而且要管理波动性风险,保持投资组合的价值稳定是极为重要的投资目标。经过波动性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成为衡量资产管理效果的最重要标准,控制波动性风险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

  对资产管理者来说,方向性风险可使用期货进行管理,只要有足够的保证金并加以日常认真管理,就可以锁定未来的收益或控制未来的建仓成本。但期货价格主要是由现货价格绝对水平决定,并未很好反映现货价格的波动情况,因此不是管理波动性风险的理想工具。1973年期权定价公式诞生使得通过市场价格来度量市场波动成为可能。期权的权利金价格中包含了时间、利率以及反映资产价格波动性风险的因素,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现货价格波动的预期,从而使得期权在管理方向性风险的同时,还可以并且更加适合管理波动性风险。期权价格包含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波动预期的特性,以此为基础编制出波动率指数,成为宏观决策部门观察金融市场压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使得许多新兴市场率先发展股指期权市场。

  期权是更精细的风险管理工具

  就期货市场来说,某一时刻的到期合约只有一个,买卖双方交易,形成一个市场价格,可以管理现货资产一个价格水平的风险。期权市场则不同,在期权合约中,通常以基准价格为基础按照执行价格间距上下各安排若干个执行价格的合约。

  买卖双方就同一到期的若干执行价格合约进行交易,便于投资者根据现货市场的变化情况在若干个明确的价格区间内管理价格波动风险。期权合约的内容较期货合约更加丰富,体现的信息更为充分,对风险揭示更为全面,利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相对更为精致和细密,也更加适合投资者个性化风格,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管理更为精细的特性,使得期权成为一种更为常用的避险工具。

  期权是推动市场创新的基础性构件

  期权不同到期日、不同执行价格、买权或卖权的不同变量以及具有的杠杆性可以用各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包括同标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可创造出不同的策略,以满足不同交易和投资目的的需要,使得期权成为比期货更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创造金融产品大厦的基础性构件。并具有灵活性和可变通性,能激发市场大量的创新,引发交易所、金融机构等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连锁创新。因此期权被大量应用于各类新产品创新,成为各种结构化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综上所述,期权和期货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期权相对于期货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但并不能由此完全替代期货,期货、期权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提供流动性,可互为风险对冲工具,可以构成较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无论从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各国实践来看,期权和期货几乎都是并行产生,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风险管理的两块基石,利于投资者多样化、复杂化的避险需求。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