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券商撤回公募基金设立申请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显示,截至6月15日,目前待批的基金公司达到47家,其中,本源基金、民生基金已获得第二次反馈意见,进度最快。
证券时报记者 陆慧婧
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的大军中,有机构涌入也有机构退出。最新一期基金公司设立申请公示表中,部分证券公司早前申请设立的基金公司已经不再出现。
有券商在公告中明确表示,退出公募基金申请是由于筹备、申报进展不及预期等原因。也有券商资管人士认为,当下证券公司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存在直接申请新基金公司和申请公募牌照两条路,两种路径各有优劣,不排除有证券公司撤回基金公司设立申请之后,转为申请公募牌照。
部分券商撤回
公募基金申请
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期《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截至2018年6月15日)表中,湘财证券2015年申请成立的湘财基金已经不见踪影。截至记者发稿,针对公司是否撤回公募基金申请一事,湘财证券仍未有回复。
事实上,湘财证券在公募基金业务上的布局可谓一波三折。湘财证券第一次进入公募基金业务可追溯至2002年,当时湘财证券与山东鑫源控股、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证券共同发起成立了湘财合丰基金,即后来的湘财荷银基金,但是,2006年湘财证券选择退出。2012年,湘财证券申请设立湘财三星基金公司,也获得第二次书面反馈,不过,之后该公司就没有出现在基金公司设立申请公示表中。2015年,湘财证券申请设立湘财基金,如今再度“撤退”,前后历时3年。
此外,长江证券也于近日发布《关于终止设立超越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称,因筹备、申报进展不及预期,合作方决定终止超越基金设立工作。
“监管层对设立公募基金提出很多项指标,只要有指标不再满足申请条件,可能就会导致机构撤回公募基金设立申请,但具体的原因也只有申请基金公司的机构才能了解。”一位正在筹备基金公司的人士如此分析。
“证券公司想要获取公募基金牌照,有申请设立新基金公司和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两条路,两者也各有优劣。”一位券商资管人士指出,“本身就有资管子公司或资管部门的证券公司申请公募基金业务资格,申请流程相对简单,原先的中后台及研究部门可以同一套班子;而设立新的基金公司在业务上更为独立,更有利于打造公司品牌。”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表示,不排除部分证券公司撤回基金公司申请之后,转为申请公募基金业务资格。
47家基金公司待批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显示,截至6月15日,目前待批的基金公司达到47家。从目前进度来看,本源基金、民生基金已获得第二次反馈意见,进度最快。
从47家公司申请时间表来看,2016年递交申请的公司家数最多,共有包括朱雀基金在内的20家;2017年递交申请的有17家,2015年有6家,此外,本源基金在2014年递交申请,国成基金、粤富基金、华都基金在今年递交申请。
待批基金里也不乏自然人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如东方证券资管原董事长陈光明申请设立的睿远基金,还有尚正基金等也是由原公募基金高管申请设立。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2018年3月底公募基金名录,目前基金公司达到116家,获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有15家。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