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五月衰基金血泪之三:民生加银增强债垫底 玩栽股票

2018年06月04日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4日讯 (记者 康博 李荣)进入到2018年,债券市场频频“爆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那些手持兑付危机的债基相比,持仓债券稳定的民生加银增强收益债券A(690002)单位净值在五月份下跌了2.52%却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从其一季度披露的重仓股票与债券来看,这只债基并没有“栽”在债券上,却反而“栽”在了股票上,不过,这似乎与民生加银权益类产品的整体投研能力欠佳十分吻合。

  民生加银增强收益债券 “栽”在股票上

  今年来,债券市场频频曝出兑付危机的消息不仅让“踩雷”债基业绩受损,也让所有债基持有者的心情变得惴惴不安。不过,对于民生加银增强收益债券A的持有人来说,在债券方面应该还是可以放心的,到目前为止,该基金披露的最新持债都比较稳定。但让人意外的是,尽管如此,该基金还是排在五月份债券跌幅榜第三十名,单月净值下跌了2.52%。而且截止今年一季度,该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3.21亿元,在跌幅榜前三十名中规模最大,尽管如此,还是距离2016年三季度高峰时的26.34亿元,缩水了超过一半。

  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该基金在2018年一季度披露的前五大债券并无重大事件发生,且3只在交易所可查询到的债券走势在五月份里也都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而从一季报中也可以看出,其持债总规模占到了该基金资产的84.11%,但在“一季度该基金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债券保持中短久期策略,维持一定的杠杆水平。增加部分可转债投资。”的表述中也显示出了债券持仓无大碍的情况。

  但即便逃出了债市的“雷区”,该基金还是“栽”在了股票上面。从其一季度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看,在中国动力、新华保险、捷成股份、航天长峰、中直股份、华泰证券、银河电子、中信证券、航天动力、长城汽车10只股票中,五月份股价下跌的达到了8只。其中捷成股份、中直股份、银河电子的跌幅都超过了10%。

  这和其一季报中提到的“权益品种持仓以估值有比较优势且基本面边际改善的个股为主。”似乎有点不符。从2017年各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来看,其持股并没有出现大幅频繁更换,表明持股较为稳定,但也正是这种“稳定”让其在近3月、近6月、今年来、近1年、近2年、近3年的业绩全为不佳。

  其基金禁寄过来杨林耘,从2015年6月1日管理该基金至今,3年来的任职回报却是-13.39%。杨林耘在2008年-2013年里曾任东方基金基金经理,中国外贸信托高级投资经理、部门副总经理,泰康人寿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武汉融利期货首席交易员、研究部副经理。自2013年10月加盟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总经理助理兼固定收益部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公募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在杨林耘目前管理的6只基金中,大幅跑赢同类均值水平的产品并不多,仅有民生信用双利债券A/C,但该债基在今年前五个月的收益水平同样是下跌了2.44%,而且多数重仓股票和民生加银增强收益相同。

  不过从持有人结构看,民生加银增强收益债券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却一直超过九成,不知面对如此业绩,机构投资者有何想法。

  民生加银权益类产品表现欠佳 年内四成混基亏损

  其实,民生加银在权益类产品上的短板早已不是新鲜事了。截至目前,该公司的管理规模为1294.14亿元,但其中的货币基金就占到了572.10亿元,也就是说,其涉及到权益类投资的仅有一半多点。

  在2017年价值股行情火爆的时候,民生加银旗下的唯一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民生加银优选的全年收益仅有24.88%,排名199只同类产品的第61位。而在混合型基金中,业绩最好的民生加银内需增长的收益仅有30.16%,排名2096只同类产品的第115位,稍逊一筹的民生加银稳健成长,则排到了225位。

  在民生加银共计17只有可比数据的混合型基金中,排名2017年业绩前四分之一的产品数量仅有7只。而在今年前五个月,民生加银旗下19只有可比数据的混合型基金,则有9只业绩都为负,亏损最多的民生加银研究精选,业绩为-8.85%。

  即使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分管投研);并任董事、总经理、党委委员、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公募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的吴剑飞管理的两只权益类产品,截至今年5月31日,也仅获得了1.85%、4.72%的业绩增幅,但相对来说,在今年的A股市场中也已经显得非常难得了。

  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3日成立,由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Ltd.) 、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和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60%、30%和10%。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