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4日讯 在4月份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央行行长易纲随后在分论坛上阐述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金融业对开放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将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近日,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做客中国经济网“金融深一度”访谈栏目,就“金融开放 拥抱全球经济体系”话题展开讨论。
v.cen.ce.cn/video_info/2018-5-21/1526893171543.json,553,450
防范金融风险是今年三大攻坚战之一,推进金融业开放,风险防范同样是绕不开的话题。
宗良表示,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可以从几个层次来看,一是由于允许外资并购,有些中小金融机构如果碰到经营不善的状况,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二是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还有今年的沪伦通,国内资本市场跟国际市场联系会增大,涉及到资金之间的流动,可能会影响我们有些方面的政策制定,不能像原来一样那么自主了;三是跨境的业务涉及到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市场环境有不同的法律,不同的政府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来讲,确确实实增加了宏观调控方面有可能的风险。
查道炯认为,金融开放会带来几方面的压力,第一是信息量增大,特别是关于国外的信息,需要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第二是监管过程中热钱的问题,热钱的短期进短期出。第三个就是洗钱的问题。
宗良说到,“我觉得重在考虑我们自己防风险能力,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实际上金融业很大程度上做的就是一个管风险的事情,我们需要的就是识别这个风险,然后能够把这个风险控制好,这么一来的话,反过来可以把这个风险可以变成机遇,谁能够把这个风险与收益之间,合理的达到一种平衡,这才考验一个金融机构的实力,就是成熟度。”
“我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学生心态,去吸纳在其他市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金融规则,防范风险,还要怎么样开始学着往前走,也就是发挥国际领导力,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牵头来协商性地产生一些新的条约,一些新的规则,怎么样去共同防范风险。”查道炯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