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4日讯 在4月份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央行行长易纲随后在分论坛上阐述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金融业对开放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将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近日,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做客中国经济网“金融深一度”访谈栏目,就“金融开放 拥抱全球经济体系”话题展开讨论。
v.cen.ce.cn/video_info/2018-5-21/152689313441.json,553,450
金融开放,一方面是让外资走进来,另一方面,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也涉及到中资走出去的问题。
“一个是机构走出去,一个是市场走出去,还有一个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宗良说到。他表示,未来我们国家走的路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双向金融开放,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连通,让人民币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使我们的机构能够遍布到全球的主要地点,能够较好的为“一带一路”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查道炯提出,中国金融机构深入“一带一路”国家,一是可以为中资企业节约汇率成本;二是可以指导企业如何在当地合规经营、规避风险;三是可以帮助中资企业在当地进行第三方融资,实现融资多元化,实现中方、“一带一路”国家还有第三方的风险分担。
对此,宗良举例说,中国银行还有工商银行都在“一带一路”上有大量的布点,在当地都已经营很长时间,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除了提供融资服务,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当地市场,了解在市场里面要注意什么,有哪些特殊的法律,有哪些行为可能违规。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