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险业迎来竞技发展新格局

2018年04月18日 07:26    来源: 经济日报    

  编制按 在前不久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落实时间表发布。我国对外资经营金融的限制基本放开,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重大措施将加速落地。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将更大程度上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我国金融业如何发挥优势,更好应对竞争?本版今起刊登一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保险业又一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明确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未来几个月内,保险业对外开放要落到实处的内容包括: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要求。

  开放的格局和速度既在意料之中,又在估算之外。早在去年初,关于保险扩大开放已有明确说法。2017年1月份和8月份,国务院先后发文,定调推进证券和保险等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同年11月初,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透露的保险业对外放开“时间表”为:3年后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投资比例将放宽至51%,5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现在缩短至3年。

  有利于保险业发展

  “这是一次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是一种双赢的开放。一方面,中国保险业已经有一定基础。从2010年保险资产总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到今年2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16.8万亿元,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中国已迈入保险大国行列;另一方面,开放可以带来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有助于中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说。

  事实上,在银证保金融三驾马车中,保险业的开放最早最彻底。从1980年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算起,1992年国务院选定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2003年底又对外资开放了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重庆、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福州等城市;2004年12月11日,按照入世协议,中国保险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2012年对外资非寿险公司开放了交强险业务;2017年11月份,宣布进一步加大保险业对外开放。中国保险业从未停止过对外开放的步伐。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保险业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了。2017年7月份,安永发布的《2016—2017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中国保险业规模已达世界第二。2017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全球57家保险类企业上榜,其中中国平安、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洋保险集团、新华人寿等赫然在列。

  如此这般,如今的中国保险业已不同往昔,更大程度的开放必定带来同台竞技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介市场潜力巨大

  此次有关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内容同样引人注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将会有外资进入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领域,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也将与中资保险经纪公司一样,在经营范围上拥有同等权益。

  “放开外资进入中国保险业对中介是利好。第一,会带来产品创新,给予保险客户更多实惠,这正是保险中介的优势所在。第二,会带来国际先进高效的运营体系,加速中国保险中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第三,外资进入如果选择新设,或者投资排名靠后的保险公司,要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大,中介必然是一个重要销售渠道。”未来汇科技副总裁陈林说。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保险中介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大量资本涌入保险中介行业。不仅有中车集团、北汽集团等国有企业,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佬们也跻身其间,下一步更有外资进来,保险中介市场格局必然发生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相比2011年的1.23万亿元翻了一番。有专家预测,2018年,寿险保费规模将会保持50%以上增速,新单规模突破150亿元。中介市场潜力巨大。

  至于外资会不会很快进入,陈林认为,要看国家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但一定有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正准备进入。从发展角度看,中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有差距,而且现在正是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对外资来说是个好机会。

  “保险中介将是互联网金融、外资资本角逐的市场。投资保险公司是重资本投入,回报期较长,但投资保险中介,相对来说是轻资本投入。保险中介未来一定会成为保险销售和专业领域的主力军。”陈林分析说。

  开放利好资本市场

  保险资金,也是当之无愧的机构投资者。从今年1月份到2月份的数据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9992.94亿元,较年初增长0.53%。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63.77亿元,占比12.85%;其他投资59232.57亿元,占比39.49%。

  原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巡视员王蔚在分析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时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配置更趋优化,投资收益稳步增长,尤其是股票投资收益猛增。从新近披露的多家上市公司年报看,保险资金更青睐业绩优良的蓝筹或创蓝筹,选股以业绩为主线。这种稳健的投资风格是由保险资金的特性决定的,这在客观上对稳定资本市场、培育长期投资理念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将有包括外资在内大量更多元的保险资金进入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

  “过去的开放主要是在非寿险领域,现在进一步开放了人身险市场。长期寿险资金侧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这有利于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王绪瑾说。(经济日报记者 江 帆)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